长篇小说:《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上 篇 驰骋天下我为雄——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军区独立第十师拨归第三十八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一师(师长赵东寰, 副政治委员蔡明)。全军近 5 万人。三十八军在四野中的主力地位,完全是靠打出来的,并且得到了普遍公 认。当年的东北军区司令部对其评价是:“三十八军部队老基础多,战斗力
顽强,能攻能守,为东北野战部队中之主力军。” 四平攻坚战后,三十八军虽然也相继参加了围困长春、辽西围歼廖耀湘
兵团和攻克沈阳等重大战役,但更多的情况下却是被东野作为预备队使用。 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这既是一种殊荣,同时也是一种遗憾,因为这就使 得它失去了许多建立新功伟业的机会。三十八军上至虎将军长、师长,下至
普通战士,眼睁睁地看着头功都被兄弟部队拿去,早已按捺不住了。 但机会总是有的,仗是有的打的。东野百万大军入关后,天津攻坚在即,
林、罗、刘首长决定放虎出山。 此时,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发起天津攻坚战,促使傅作义采纳和平解放
北平的提议;傅作义也想以对天津城的持久坚守,来作为与我军进行和平谈 判的筹码。傅作义显然对天津的防御充满了信心。就在我军即将对天津发起 攻击前的几小时前,他派出的谈判代表邓宝珊还表现了强烈的自信。
邓宝珊将军在会谈中,向林彪、聂荣臻、刘亚楼等建议道:“天津嘛, 最好不要打!”接着又问道:“要打,你们计划打多久?”
林彪答:“计划打三天。”这显然已留有了充分余地。 “三天?恐怕三十天也打不下来!”邓宝珊颇不以为然地说。 我方代表决定让事实说话。根据天津的地形与敌情,天津前线总指挥刘
亚楼决定采取“东西对攻,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战法。
其中三十八军与三十九军井肩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井统由三十八军军长 李天佑、政委梁必业指挥;而四十四军和四十五军则由东向西担任辅攻。约 定东、西两路大军对进,会师于金汤桥(今解放桥)。天津战役是自解放战 争开始以来,人民解放军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三十八军全军指战 员为能在这次硬仗中担任主攻,感到由衷地自豪。军部决定让一一二师和一 一三师并肩突破,一一四师随后跟进。军党委还向全军部队发出了“一仗、 二胜、三好”的战斗号召。具体点儿讲,就是要打好入关第一仗;取得军事、 政治两胜利;创造更多的“完成任务打得好,遵守政策纪律好,互相礼让团 结好”的三好连队。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非常感谢联西老师光临指导本文贴。问候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