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父子兵-记工程建设公司朱仙庄矿建项目部孙亦征父子
弟兄两个同在一个煤矿工作的,在安徽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众多矿建单位中并不稀奇,然而,父子二人同在一个矿建单位,又同在一个掘进系统的,那就不多见了,在工程建设公司朱仙庄矿建项目部就有这样一家“特殊”的矿山“父子兵”,一时传为佳话。从淮北矿区再到百里煤田,他们满怀着一腔热情和理想,在工程公司矿建沃土上演绎了“矿山父子兵”的风采, 他们就是朱仙庄矿建项目部掘进队系统-父亲孙亦征、儿子孙小波。
从“庄稼汉”到“劳动模范”
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孙亦征,经人介绍走进了工程建设公司芦岭矿建项目部当上了一名矿工,转战又来到了朱仙庄矿建项目部掘进队工作。在这里,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令他惊讶,同时更被这里的人那股热火朝天的劳动干劲所感染,为此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干出个样子来。从此,这位身材魁梧高大的萧县汉子,靠着淳朴、憨厚的本性,吃苦耐劳的干劲,在煤矿扎下根来。上班连续三个月,就干了个满勤,在刚进矿的农民工中,拿了个最高工资,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表扬并提拔当上了班长。在此之后的工作中,孙亦征除了干活不惜力气外,还虚心向师傅们学习掘进技术、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等。凭着这股韧劲,工作不到一年,便成了掘进系统的先进生产工作者,被领导破格提拔为掘进二队副队长,他带领的班组年年都被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以来,他连续被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公司评为“劳动标兵”、“安全班队长”等。
从“父子兵”到“生产骨干”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矿山尝到甜头的父亲孙亦征时常牵挂自己身在异乡的儿子,每当年节家人团聚时,经常给儿子讲煤矿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国家和企业十分关怀煤矿工人,安全也有保障时,他的二儿子孙小波相继来到身边,决心跟父亲走。
孙小波刚分到单位,母亲怕儿子吃苦,多次给孙亦征吹“枕边风”要求儿子跟着父亲干工作,“儿子是来干工作的,我不能给他开小灶,更不能让职工对我有看法。”老孙斩钉截铁地说。在父亲的帮教指导下,儿子孙小波凭着敢于吃苦和不服输的拼劲,工作不到一年,掘进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不断提高,很快成为公司五队中的骨干力量,有一次,孙小波在工作面发高烧,队长刘峰劝他上井休息,并承诺,给他算上班。他深深知道就是在父亲的队里工作,父亲也不会同意他中途当“逃兵”,更何况现在生产处于关键时期,他硬是坚持工作到点。他的事迹一时被公司五队职工传为佳话。生活上父子两相互学习、相互照顾、相互勉励,父子两工作上的干劲更足了,2010年,父子二人所施工的二水平一部胶带机巷和主暗斜井工程先后被集团公司和工程公司评为防治水样板“工程”和唯一的精装头。并多次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生产任务。
孙小波在父子的影响下,特别能吃苦,手勤眼快,在井下施工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在对待该队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他可没少花心思,从步入工作面开始,无论是安全确认、水沟的铺设、材料码放、后路工作人员的违章制止等,他都亲力亲为。孙小波不仅业余时间爱看书,而且积极翻阅质量标准化管理方面的书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工程质量标准化考核,并能够对照标准化考核细则开展工作。
矿山团圆日,天伦乐之时。
孙亦征来煤矿之前,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再加上孩子多,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自从父子二人来到工程建设公司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现在家里一年收入达10多万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亦征不仅考取了驾照还购买一两雪弗兰轿车,儿子也都相继成了家,说起一家人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父子二人在工作上较着劲你追我赶,在生活中却是亲情浓浓。每逢节假日都会聚到一起吃团圆饭,唠唠家常,谈谈工作,相互交流一下工作经验,儿子有什么不懂的就向父亲请教。上班努力工作,下班以后,老孙除了抱抱孙子外,还带着全家自驾外出,享受天伦之乐。
近年来,孙亦征父子二人扎根煤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煤海“父子兵”的赞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着他们煤矿“父子兵”的一份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