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0-4-2 21:51:07

每逢大事有静气,心浮气躁如何有静心?

      理性的智慧是很多聪明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个人升华的重要动力。但人这种感情动物永远做不到百分百理性,所有才有正确的选择、错误的选择。太理性的人难以亲近和被接受,于是只好折中一下。学着客观地看待事情,平和情绪下的思考可能更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每逢大事有静气”这种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菜根谭》里的“每临大事有静气”之后的半句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非常值得当今的我们学习。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当今物欲挑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我们自主或不自主地跟别人比较,不管是不是真的是内心所求。最后到手发现自己付出地更多。为生活奔忙本没有错,但也容易在物质的罗网里迷失自我,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有的人“刚烧火就揭锅”,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懒得打基础;有的人喜好“显山露水”,不去在求真上下工夫,难以务实,做秀不做事。

         心灵无欲恬淡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心灵的纯洁宁静才能使思想境界远大宏伟。凡是能成大事者,没有耐不住寂寞的,他们都能静下心来自修。

         静不是无为。静是感悟。道生于安静。静是一种学习,一种比较特殊的学习。

      静气需诗书涵养。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领导干部无论多忙,一定要挤时间学习,静下心来读点书。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一潭深水的表面总是波澜不惊。

      被人误解时,多说无益时,学会沉默。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条列清楚,甚至没有真正的是与非。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语上的冲突,内心闷闷不乐,你觉得都是别人恶意。别再耿耿于怀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拎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 着地,把你面前这张地板的每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然后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场冲突,所说过的每一句话。你渐渐心平气和了,甚至还觉得自己有些话说得不对,是不是?有时候你必须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谦卑学会弯腰,可能是你意外的收获。

      如果只是选择吃炒面或炒饭,影响似乎不大,但选择读什么科系、做什么工作、结婚或不结婚、 要不要有孩子,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不要想如果当初。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自然少些悔恨。

         因为思虑过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复杂化了。明明是活在现在,你却总是念念不忘着过去,又忧心忡忡着未来;坚持携带着过去、未来与现在同行,你的人 生当然只有一片拖泥带水。而单纯是一种恩宠状态。单纯地以皮肤感受天气的变化,单纯地以鼻腔品尝雨后的青草香,单纯地以眼睛统摄远山近景如一幅画。学会单纯地活在当下。而当下其实无所谓是非真假。既然没有是非,就不必思虑;没有真假,就无须念念不忘又忧心忡忡。

煤缘 发表于 2020-4-3 14:53:05

回 楼主(张坚) 的帖子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20-4-3 14:53:15

老师太给力了!

煤缘 发表于 2020-4-3 14:53:23

祝老师周末愉快!

羊君 发表于 2020-4-3 19:50:10

回 楼主(张坚) 的帖子

感谢分享!问好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逢大事有静气,心浮气躁如何有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