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心 发表于 2020-4-9 20:43:44

企业经营与管理:接受、改变,要么淘汰

      ■文/赵继华

      智能化、实用新型化在不断延伸和进化,在各行业中也在不断融合和提升;而我们的思考力在不断地接受或改变,而现实的在不断地淘汰和出新。随着时代的步伐和“长江后浪”的推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便有了新的变革,从完成工作到按矩完成工作,从按矩工作到细节高效工作,在人力成本和社会成本增加的变系下,企业的经营思路途径只有在增效和加快组织激活上的出路,而在这条路上就需要一种思路或观念引领组织(全员)同心而为,学会接受、改变;否则,淘汰是唯一末路。

一、学会接受,与时间同轨

任何事物的自然本色就得淡一点的接纳,对物欲浮华的排斥,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对杂乱生活的无解;这些体现就要有一颗淡定敢于包容的心怀,而不排斥理性的内心。

在人生低谷学会以接受,不是抱怨或怨恨或指责别人,更要的是在无力左右时的坚韧,用另一个画面画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和未来;而这种想要的未来,不是去浪费时间、整天空想满满,而面对付出就一无所力,成为重症的肌无力病灶;这种病因是自己怯懦、无法战胜自己的内心,更没有与时间算账,只希望有一天神来之笔、上天掉下金钱雨等不切实际的妄想和癔想。在现实的时间面前我们只有接受或让别人接受,在芸芸众生中巧用时间,实现时间的价值,你的人生便是多彩便是你人生想要的结果。

勇于接受现实,无论它是喜是忧,才会让我们清醒。

司马迁、西汉著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被现实所击倒;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与时间抗争,在有生之年完成千古名垂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而在我们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亦是如此;企业投资人聘请最好的总经理或各层管理人才,但总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便兹生一种忧伤:对企业不忠,只想拿高待遇,不做事,明明可以做好的确做不好,客户留不住,新客户开发不尽人意,团队不稳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更有一种可怕的想法:我白养你们了。其实这些通病不单是企业投资人的想法,而站在从业者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而这些都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在这些现实构架中,只有因势利导,用自己企业独有的思路去化解。

19世纪中叶美国菲尔德,率领工程人员制造出海底电缆,而在接通典礼上,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为愤怒的骂声,可他只是淡淡一笑,不作解释,经过6年后,最终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这次庆典上,他没上贵宾台,而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如果那时他把所有失败和不顺压于团队各个阶层,不与时间争先,就没有后来他的成就,在失败面前在逆境面前,学会接受,解剖自己,才是人生不断修炼的课题。

不只做接受的储存室,更要让别人接受。

生活和工作当中,很多人并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击垮,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心胸。一些焦虑、急躁、慌乱、失落、颓废、茫然等困扰的情绪,把所有的不快和不尽人意全都纳在心中,不去消化式接受,而是打包式接受,这种接受让时间不停地碾压,最终让时间摒弃。对同事无论是上级或是下级,都要有一颗练达的心,看到他们的长处,学习接受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当我们学会接受,就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点。而当我们无法接纳别人,是因我们心怀和格局不宽,总以自我为中心,而往往的决定是致命或不可行的方案;在抗日战争日期,八路军对于炮楼的这种敌暗我明打法,是很吃亏的,发挥不了八路军特别擅长的游击战术;一次,八路军想收服一块被日军占领的土地,在不绝于耳的枪炮声中,日军明显不敌,可却全部窝在炮楼里不出来,我方不好强行进攻,正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农民的话点醒了军长,他的建议是不如派人悄悄的靠近炮楼,在一层的风口处点燃干草和动物的尸体,通风可以说是炮楼唯一的弊病了,若在这里做文章,一定可以把日军逼出来;这一做法,不出一刻钟,日军纷纷外跑;一位农民伯伯的想法改变了僵持不下的战况,顺利收复城池。这说明在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我们学习的尊敬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接受别人,才可认可别人,才能提升自己;同时接受别人的好的建议和方案,更好让这种信息让他人接受和执行;否则,我们接受只存储,毫无意义。

接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管理手段。

在企业各块管理当中亦是如此,让别人接受也是一种管理手段,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一种能力;在企业管理当中,对于不接受也不接受下级或上级意见的,你如何决断也是一种能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拿来主义”,其精华在于洋为中用,吸取精华,剔其糟粕;在各层管理当中亦是如此,让自己的心胸在接受中不断开阔,让自己的能力在努力中化为自己前进的力量,从中找到机遇,有机遇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成功的可能。

利特尔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咨询公司之一,在创立之初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在1921年利特尔参加一次企业家的聚会,而一位富商称自己的钱袋已经不够我使用了,想用猪耳朵做的丝钱袋来装钱,并高谈阔论来否定科学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利特尔努力接受下来,最终以动力换取这种钱袋的市场抢购,证明了科技对工作和生活的作用。无论对方是何出发点,不论其是否带给自己多糟糕的心,但我们还得认真的学习和接受别人给予的想法,或许这就是一种机遇。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接受别人的观点换为己用,不是很多,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在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当中;上层管理总想要求下级或员工做到怎么样?达到什么标准?用强压下的考核制度、被迫式的管理手段,导致结果差强人意,从而又用更强的考核罚款机制,还是如此;公司任何制度或流程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那我们必须改变方向,从基层调查拿到事实的偏激,也就是听取基层和各级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而针对下药;企业的制度和流程是不断迭代和更新的过程,不是一恒定法则。

二、学会改变,与目标融合

人生在世,十之八九不如意,如果事事都要探个究竟,希望在发生不公平的时候,能够有人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必须有一个人来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安慰,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面对生活的种种失意,也不必总跟生活过不去;很多事,学习去改变,学会容下生活的不快,方可在生活之舟的视角,达成目标。

改变不了世界,但我可改变自己。

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它没有了退路;人非到置之死地后生的境况,也不会奋起一搏;既然事实是如此,我们何不去接受,改变自己,出自《毛泽东选集》中《奋斗自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遵客观事实,努力奋斗,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敢于改变的心怀和勇气。在曾经企业经身经历当中,当企业做出重大决策之时,与各部门或管理层沟通时,以帮助或解决困难或预知不可能完成的难点,进行一一剖析和解决,但最后这些方法和应急措施他们认为不是他们的事,是你叫我这么干的?或者在解决和拟定方案时,对方案本身没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当实施时,还说不了解或不清楚?最终结果是什么?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方案或措施得不到落实,形同虚设,一是换人实施直到成功;面对这种局面,往往高层即考虑眼前的平衡放在首位;这种结局是无可奈何?对于这种矛盾如何破局,只能最简单的法则,与时间超车法则;否则,一切皆为虚化。而这种法则的基本原理:学会改变,不仅要改变自己,更要让别人改变,在困难中奋斗;对不想或不愿改变的,最终是放置或淘汰。

与时俱进的改变,是突破瓶颈的利箭。

往往很多人认为企业的倒闭或企业的收缩,是企业投资或股东的不作为或企业营运策略的失误导致或认为是企业各部门职员不开拓市场、不技术革新、不降成本,不控质量,员工队伍差等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是什么?而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失足,造成后天性疾病而无法根除造成的。在所谓成功的荣誉墙上不改变、不进取,以原的见证否则后来社会的变革企业随之变革的改变;致使很多新的无法迭代原有的。陶渊明饱读诗词,熟稔书经,为的是榜上有名,光宗耀祖,达官显贵,但当他发现他的傲骨不能使他为五斗米折腰时,他决然挂印辞官,归隐田园,与菊为邻;虽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为后人所铭记。这种改变需要勇气和豁达,不因现的处境而荒芜,而是新的志向改变生活局面;企业管理亦是如此,在新的思想或决策得不到实现,我们不得不选择和改变,改变企业用人、育人、选人,迭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让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以助力的推动减少阻力的突破。

三、即不接受也不改变,就淘汰

接受可分为接受别人或让别人接受,在企业管理当中接受企业制度或流程很容易,而如何让这制度或流程让别人接受即很难;有些管理者,扮演着上传下达,至于传下去理不理解执不执行好像与他们无关,上级追究下来,我是这样做的,至于效果和实际运作力不可知也;这种接受是无效的。改变视为改变自己或改变他人或让他人改变,改变不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或与生俱来的本性,而是改变方法或手段,也就是选择一种适合现在企业的做人与做事的方法或手段;有能力改变他人对你的认知,改变一些偏见,改变企业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更是一种智慧;当无力改变这些,唯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包容,也是一种智慧;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不接受企业的管理也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处世的方法,那企业还要你做什么?那你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绊脚石;企业不是救世主,企业需要生存和发展,企业用你有何用,只能出局。

在接受中改变。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犯错,但没有什么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别人错误的人更经常犯错误,不幸的是,总有人习惯性“严于律人,宽以律己”,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抱怨个不停。便是,他人就成了这些心中的不幸和罪魁祸首。

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无法一展鸿鹄之志,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间,纵览名山大川,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在接受现实或你不接受现实,你又能如何?当事实摆在眼前,唯一能做的是接受它,窥视自己在它面前的过错或成就,让自己平和的心用一个正确方式让自己在此事件中感知出来,勇于面对和接纳,才有能力去化解这些,这就是改变。《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者彼纪儿·戴尔是一位几乎失明50年之久的女人,她拒绝接受别人的怜悯,不愿意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在他52岁时她在著名的梅育诊所一次手术,她看到了肥皂泡沫中的彩虹;她没有生活中自怨自艾,而是用坚强的接受努力着去改变。许多人了用抱怨和悲伤迎接生命的各种遭遇,用内心世界的阴晦,把原本明朗的生活变得毫无希望。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无论是哪一级的管理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不能归于我的部属不行、文化不高、不听调度,对工作或企业不忠诚等等想法来为自己开拓;曾经一位管理大师说过:部属没做好,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我觉得这句话很好,我也在很多管理会上说过这句话,也用过这句话;部属为什么没做好?不是去指责他们,而是更应该让我们自己检讨,是我们的方案或流程、制度他们不理解,或我们拟定的方案不结合实际、实施有很大的难度,或是在实施当中我们没有帮助或支持他们,或他们想要的我们未能尽最大努力去做?所以,部属接受信息或让下一级接受,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去理解和消化,让他们与企业一道成长,与企业一同进步,才是企业决胜千里的关键。但这并不是对哪些不适合岗位要求或经过培训和培育的人也不适应岗位的一个借口,这些人不接受或变相不接受,或在接受不去改变自己的,只能被淘汰。

在改变中接受。

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认为职位低、赚钱少,比不上别人,于是就不断地抱怨,得不到同事的认可,上级的认可,下级的认可;最终,这种怨恨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很快就把这种抱怨当作借口,把这种借口当作一种习惯;因此,不抱怨环境,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过去,就改变未来。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带给我们是快乐,当然是好的;我们也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是你没想到的挫折甚至是灾难,这时候我们不能接受它,让它主宰了我们的心灵,生活就会变得黑暗,没有生机。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吧!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既然做出接受哪必有改变,从心胸的开达、行为的付出、目标的确定,一步一步地去尝试和尝鲜,这样结果才是我们想要的。

在企业经营当中,我们看到了企业投资人的雄才伟略、企业的目标和前景,从自我改变做起,带领一班人马在风雨中前行;而有的企业在前行道路中夭折了或在前进道路中停止了;当总结和回首时,往往有些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对团队非常失望,而未看到挫折中的未来,有的虽然看到了症结,却无力去触碰,这些无力的原因这里不便多讲,但最终还是停下来。还有企业想去改变,而不知从何处去切入,每个企业沉淀不一样,管理手段和切入也是不一样;不可认为企业要改变,立马从制度和流程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人事及组织机构进行调整,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后遗症,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是需要不断地持续地改革和引导,是不断地渗透和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的;不可只看到一个病点,而开始着手手术,无论是从市场拓展和开发、产品开发及创新、产品质量控制与提升、生产制造、人力行政管理、财务金融管控、企业规划及目标,还是团队组织结构;都不可想到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在融合、引导和教育,抓住症结的切入点,以庖丁解牛式稳步推进,以持续性和有效性为目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是迭代的,不是外来的,更不是强加的。

用接受、改变,找到出路。

我们所处的是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时代的特征,而我们只有在此境中顺势而为;而往往企业中存在不少也不多的顽固派,甚至有的是油盐不进,或多或少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但又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他们清除组织团队,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他们;而往往在这时,一些企业停止原有的目标和方向,选择退一步,而结果是什么,只有两种结果:一是企业回到原有的方式,病菌依然活着,正慢慢吞噬企业的活力和生机;一是企业慢慢落伍,一年不如一年,最终出局。

这时候我们企业该怎么办?其实不难,我们从中找到两种手段双管齐下的破解方程。

管理方程:一是执行力管理模式,一是人文管理模式;执行力管理模式是以企业和部门目标为管理方向同,把部门作为合伙个人进行有效管理,把部门的业绩与企业绩效相结合;对各个事项或推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部门,让部门带动部门团队完成或达到,当不能完成或达到的结果部门必须承担些责任;也就是从外部压力变为部门自身动力,让全员参与。人文管理模式是以帮助、提升中高层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处事决断能力等达到企业想要的,对未达到或未在期限内达到的,必须自己担当和检讨。这两种管理方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为的阻碍和发展的不平衡,这就是企业的改变也是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接受和改变;若即不接受也不改变的,只有一条路等着他们,被组织遗忘。

一位伟人曾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这让我们停止抱怨,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学会接受和改变,你没有出局,也不会被淘汰。

敬业心 发表于 2020-4-9 21:38:13

敬业心 发表于 2020-4-9 21:38:33

欢迎品读

敬业心 发表于 2020-4-9 21:38:53

读就受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经营与管理:接受、改变,要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