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期】领导:我要闪亮地走进你的心里(修改稿)
领导:我要闪亮地走进你的心里湖北黄石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张莉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员工的我们,已不再说自己是千里马,守株待兔地等伯乐上门;也不再总说金子能闪光,就自我安慰不再进取;更不会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知道,再香的酒,藏得远了,也只会陪着坛子老去!现在的我们,在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的同时,更开始学着在机制同等、机会同等的情况下,去沟通,去展示,去闪亮地走进领导们的心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金子”,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可需要我们不断地擦掉自已身上的灰尘,并在关键时刻“闪亮而不刺眼”地展现!《工人日报》“班组天地”栏目里的一线工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原来就是基层里一名普通职工,可在班组天地进行展示,文稿上了国家级报纸后,不仅是身边的人认知了,认同了,认可了,领导们的眼里也开始有了他们,从而得到发展空间,有了提升机会。从郑有清的《从锅炉工到报纸编辑的嬗变》我们可以年到,如果他不曾改造自己,不曾展示自己,能有机会嬗变吗?
如果仔细挖掘,客观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得到身边许多“闪亮”的员工,他们的共性有很多:本职工作不让领导操心,主动为领导分忧;常向领导汇报,提供相关工作信息;不管对领导还是同事都很谦逊,不盛气凌人也不狂妄自傲;上班忙工作,8小时之外忙学习思考,不论是开会或讨论,他们都能用清晰的思路、结构化的语言、客观的分析,将平时所思所想逐层展开,给领导某些领域的启发……
我们这些主动发光发热的职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何岗位,都能脱颖而出,吸引领导的眼球。当然,也有些职工感慨颇多,说自己如何努力也枉然。可这些是否也应问问自己:每一次的学习培训中,我珍惜了提高机会吗?每一次的技术比武中,我争当过状元吗?每一次与领导面对面时,我们会沟通吗?每一次企业遭遇瓶颈时,我能主动分忧吗?每一次机遇来临时,我准备好了吗?每一次我闪光时,是亮眼还是剌眼?
有许多人都把不能提升的原因归咎于领导不是伯乐,不能慧眼识珠,甚至认为领导阻碍了自己的成功。事实上,对大多数领导而言,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和焦心的了。我们应该看到,若员工总走不进领导的心里,可能与企业的制度有关,可能与领导的管理有关,也可能与员工本身是否闪光、会不会闪光有关。作为新时期的员工,我们会与领导彼此的心里都装着对方。我们会像杜拉拉一样坚守信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用自己的眼耳口手心,走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我们会亮出金子般的心,倾听领导的心声,给予支持与理解,让职场之路走得更宽广。我们开始学会薄积而厚发,借天时地利人和之机,主动闪光,从而走进领导的心里,走进全体员工的心里! 莉菲写的有声有色。学习了,支持上报!
Re:[1004期 领导,你心中是否有我2]员工要学会铬进领导的眼里 张莉菲
非常有见解的文章,支持你! 支持上报! 谢谢各位老师,我还在学习中。 支持 看了你写的文章,心里颇有些感触,仿佛在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许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并且会为惰性找一个出口,说服自己继续在惰性中打发时间,慢慢地赶走身上的主动意识。10年前,我为了与自身的惰性作别,写了一篇名为——与往事干杯的散文,意在告别过去的自己,站起来,积极去争取生活的主动权。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在床头贴了很多关于要努力奋发之类的话语,可惜的是,我以生活的琐事太多为由放弃了自己。
10年后,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丝不甘。于是,我又拿起了笔,并且在报纸上发表了几十块“豆腐块”,在成绩面前,在微不足道的成绩面前,我有了些飘飘然似的沾沾自喜,为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抱怨没有伯乐。
“我是千里马吗?”,我扪心自问。不是,在今天看到你写的这篇文章时,我剖析了自己,也给了自己一个定位,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看到自己的自大与浮躁。
我做的不够好,我会努力;我做的不够好,但我不会妄自菲薄。即使我不能像一块金子那样光芒四射,我想我也会有我存在的价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