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教你职场生存法则:《成化十四年》里影射出的那些职场套路
义说义乐发布时间:04-2400:00
《成化十四年》正在热播中,本以为又免不了会有后宫争宠的戏份,毕竟饰演贵妃的是贾静雯,怎么着也得安排点飙演技的大戏啊?没成想就真的只是客串。
后宫的戏看不到,但是我却仿佛看到了现代的职场,今天我们就从汪直的角度剖析一下剧中映射出的职场潜规则:
01
第一:一山难容二虎
西厂全名是“西缉事厂”,是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设立的,汪直被任命为西厂督公,几乎是皇上最亲近的人,用剧中的话说:汪直就是皇上的眼睛和耳朵。
理论上来说,西厂的功能和东厂、锦衣卫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西厂的职权之大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至百姓上至群臣,西厂都可以直接逮捕审问而不用向皇上汇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厂督公汪直必然遭受朝廷上下的排挤,毕竟名义上大家都是平级的,凭什么要受你西厂监管?
这一点在剧中得到是十足的体现,从一开始,所有人都在算计汪直,但凡有机会就会落井下石。
这其实跟现在的职场很像,当人们看到与自己平级的人比自己优秀太多的时候,往往会不自主的产生嫉妒心理,进而采用职场冷暴力,会猜测他是否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一些激进分子甚至还会暗中给他使绊子。
但究其根本,还是自己不上进。
02
第二:努力有时候也是一种罪过
汪直作为皇上的心腹,有什么事都是直接和皇上汇报,而且平时都是执行一些机密的任务,甚至要暗中调查自己的“同事们”,偏偏能力出众,往往一查一个准,这就导致他大多数时候都是独来独往的,很难交到什么真心朋友。
宫里的大臣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小隐私,而且都是不能让皇上知道的,自然也就不能让汪直知道了,久而久之,汪直就显得极为不合群。
职场中最怕的就是不合群,一旦不合群,做上级难以服众,做平级就被人疏远,也就是职场中的“冷暴力”。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可能会遭遇这样的冷暴力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正是那些尤为努力的人。
特别是在大公司,总会有一些人不思进取,偏偏这样的人又不能懒惰的心安理得,当他们发现身边有一个人特别努力工作的人,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反感,因为这会显得他们格外的无用。
时间一长,你就会听到这个“努力的人”身上多了好多故事,说他投机取巧、靠关系、有黑幕等等。
03
第三:“讨好”同事很重要
汪直虽然遭到万人嫌,但是他表面工作做得很好,不管是跟锦衣卫的万通还是跟东厂的尚督公都来往密切,即便得知了他们2个人构陷自己,却还是在皇上面前说他们的好话。
其实在职场中情商和能力一样重要,在自己寻求进步的同时也要顾及周遭人的感受,除非你能很快晋升到更高的阶层或者跳槽摆脱这群“懒惰鬼”。
说到底,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源就是“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业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一切都需要“人力”,所以身处职场要学会“讨好”同事。
这里说的讨好绝非谄媚,而是要学会融入群体并尝试理解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站在一边的,这样你的优秀就变成了你们这个群体的骄傲,如果你晋升为他们的领导也会更有威信,何乐而不为呢?
假设汪直有能力造反自己当皇上,那么除非他直接废掉所有人改用自己的亲信,否则,他同样需要与这些人提前搞好关系,才能受到大臣的拥戴。
04
第四:学会向领导示弱
事实上,汪直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永远只能是个西厂的督公,可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更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让领导安心。
在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皇上对于汪直的疑心越来越大,甚至曾有意废掉汪直,这是因为,汪直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也越来越不受控。
在职场中,领导宁愿选择能力较差且听话的员工,也不会选择能力超强但经常违背自己意愿的员工,因为你不确定他什么时候就要“揭竿而起”自己单干,领导是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的。
所以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汪直时不时的也会露拙,来突显皇上的英明,只是到了后期,汪直仿佛开了挂,这些面子工程做得没有以前好了,这才让皇上忧心忡忡。
最后总结一下:身处职场是一种修炼,这不意味着我们要磨平棱角,正相反,我们是在丰富自己,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顺畅地前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