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发表于 2020-4-29 08:40:12

历山丹坪寨与朝阳洞的传说

?历山丹坪寨与朝阳洞的传说


? ? ? ? ? ? ? ? ? ?王春林


? ? 历山,是山西省境内中条山的主峰。海拔2358米,整个山脉腹地,绽放着4000万年前的“一缕曙光”,点燃了180万年前的“一堆圣火”。中华民族就是从这里一路走来,生生不息。
? ? 做为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在这里,播撒了人类最初文明的种子。这里不仅风光秀美,而且留下了舜帝励精图治、为人谋富的很多传说,与传说有关的景点或近或远的镶嵌在历山周围,勾勒出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 ? ?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还待在闺中、有待开发的、极具游览观赏价值的两个景点。
? ? ?第一个景点是与舜帝的知人善用有关联。相传舜的身边,有一位年轻人,能力非凡,名叫丹阳。舜为了给这位下属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在主峰北边,劈出一个小山峰,位于历山脚下,距离主峰十五公里,海拔2111米,比主峰只低247米,派丹阳到那里去经营、去治理。这个小山峰的顶部,虽然杂草丛生,但也地势平缓,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和耕耘,丹阳开垦出了五千平方米的良田,田地的周围,随季节的不同,各种野果笑弯了枝头,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丹阳索性就根据自己的名字,结合这里的地形地貌,给这个小山峰取名丹坪寨,当地人自古以来习惯称之为寨上。
? ? ?从山下往上看丹坪寨,除了南面背靠历山,其余三面全是万丈悬崖,欲登峰顶,只有北边峭壁上有一条羊肠小路,可攀爬而上,稍有不慎,就会失足跌落深谷。由于海拔高,当伫立于丹坪寨入口处往下观望,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慨。
? ? 南宋年间,金兀术兵犯中原,民族英雄岳飞,受命抗敌,直追金兵到此。金兀术凭借丹坪寨的险要地形,负隅顽抗,岳飞正面攻破受阻,便迂回到丹坪寨对面的山梁上,架起土炮,填满火药,猛攻敌寇,金兵终因难抵岳家军的战术,金兀术便趁双方混战之机,化妆成老百姓,逃命去了。岳飞打败金兵后,在丹坪寨扎营练兵,修建了“忠义社寨”那时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墙,虽经岁月变迁、风雨浸蚀、面目全非,但至今仍可依稀可辨。
? ? ?位于丹坪寨之西,约一公里处,另有一个小山峰,山顶有个石洞,石洞的后壁上,天然生成上下三层,像极了一个巨大的石柜,这里即是丹阳栖身之处,也是丹阳治理的范围。因洞座西向东,所以称朝阳洞。四周翠峦叠障、错落有致,苍劲的松柏,妆点着幽深山谷,朝闻鸟鸣、晚听松涛,不失为一处人间仙境。
? ? ?难以考证的是,不知什么年代,也不知在何等高人的主持下,依托石洞的天然形态,建起一座阁楼式庙宇,用人工雕琢而成的石条,做为庙门的建筑材料,与石洞浑然一体,上面两层为木质结构,以翘角的六檐型做顶部,角铃声声、禅意绵绵……
? ? 话说距离此洞十五公里的上峪村,村北有一庙,供奉的是老君爷,在庙的正中还为老君爷塑了像。
? ? 清朝咸丰二年,某冬天的一个早晨,天下着大雪,入庙进香的村民,惊奇的发现庙里的老君像不见了,有人忽报:有行巨大的脚印从庙门口一直延伸到群峰深处,村民就顺着脚印直追寻到朝阳洞,才明白老君爷自己迁居到这里了。后代人依据这个传说,改朝阳洞为老君洞,也称玄真洞或黄士洞。
? ?按照《易经》说法,此地属于上等的风水宝地。也由此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赋。明朝诗人柳遇春、王国光的手迹至今仍留在石洞的石壁上。
? ? ? 时光飞逝,物是人非,涂抹了神秘色彩的各个景点,都让人留恋忘返;做为一帝的舜,他留下德风文化,也永远鞭策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赓续传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山丹坪寨与朝阳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