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奥秘」太阳系以及其八大行星知识小课堂
如果说哪个词既让人向往沉迷又让人恐惧,那非“宇宙”莫属。只从人类开智以来,就在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种终极哲学问题。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类把这种哲学问题延伸到了宇宙,想要通过解锁宇宙的奥秘来回答人类这几千年的思考。
不过,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发达,比以前更有优势,但人类的脚步还是没有冲出地球,甚至我们对宇宙所知甚少。
宇宙的奥秘目前的科学是无法解释的,有的仅仅是猜测,所以我们就来看一看对于“宇宙”中人类相对熟悉的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统,包括太阳以及直接或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在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中,最大的八颗被称为行星,其余的天体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
行星就是地球这种级别的天体。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轨道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是卫星,其中有两颗比最小的行星水星还要大。行星和卫星的等级并不是按照大小来评定的。
所谓行星的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
位于太阳系内侧的是四颗较小的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被称为类地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外侧的四颗行星被称为巨行星,其质量比类地行星要大得多。
按照个头大小来说的话,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八个“兄弟”当中属于小不点,有四个“大哥”可比它壮的多。
我们先来看那个个头最大的——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从太阳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称木星为岁星,罗马人则称为朱庇特。朱庇特也就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这个八兄弟中的老大到底有多大呢?
它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质量是它七个小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的周长约是45万公里,如果坐飞机的话,按时速1000km/h,则需要450小时(18.75天);如果是坐高铁,按一般300km/h,则需要1500小时(62.5天);如果是开车,按100/h,则需要4500小时,也就是187.5天。
看到这个数据了吗?如果生活在木星上,你想开车环游世界的话,一直开车需要开半年。如果把吃喝、游玩、睡觉都算上,没个三五年回不来。
关于木星这个名字,是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出处在《史记天官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