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川 发表于 2020-4-29 15:55:21

王光辉 “二战”小汤山的顶梁柱

王光辉 “二战”小汤山的顶梁柱
   在二公司“二战”小汤山,改建、新建小汤山隔离医院的特殊战斗中,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王光辉是一个绕不开,又不得不说的人物。别看他平时不显山露水,照相总爱溜边退后的,却是这次战“疫”攻坚中的顶梁柱,从1月29日进场后的52天昼夜拼搏中,他搏风雪、斗严寒立下了数不清的战绩!
                     特殊的传令兵
“二战”小汤山的战“疫”打响后,工程指挥部每天19:30分准时召开工程例会。参加会议的是集团指挥部领导和所有参建单位负责人。通过每日一次的生产会,下达施工任务和协调组织施工,是贯穿始末保证施工进行的龙头。由于会议内容繁杂,会议一般需三个小时左右,二公司参加会议代表,就是王光辉。
    作为二公司参会的负责人,王光辉必须详细掌握施工的实际进度和下步计划,了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以便能够清晰的汇报给参会领导。为此,王光辉每天要比一般的管理人员多走出了许多的路,深入到每一个施工部位,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展情况,将上会需汇报的内容,归纳总结记熟记于心。另外,会议上交办的任务和提出的问题,王光辉都及时进行分解落实。并从下达的任务中甄别出哪些是重大的、需要集体讨论和领导决定的问题,会后都及时向二公司领导汇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直至问题得以迅速落实解决。往往每天这些繁琐的工作布置完之后,时间都已过了午夜。这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王光辉每天都始终有条不紊的认真应对,被同事们戏称为“传令兵”。
                  巧破难题的“小诸葛”
    新建小汤山医院1500床战略病房建设初期,由于二公司的施工人员还集中于B区病房楼的改造。此时,王光辉将很大精力投入1500床战略病房的建设上。他会同十七项目部、机电安装公司、七项目部等核心管理人员深入现场,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找出每个施工段的关键线路。在他的心中装满了各种施工数据:如基础有多少根地梁,每道地梁需要多少方混凝土,每段有多少套箱式房,每一吊需用多少时间等。在各专业工种密集交叉施工的情况下,他会同施工方逐一理顺,避免相互制约,节省了大量时间。
    在基础梁浇筑阶段,部分管理人员为了加快进度,要求增加混凝土浇筑泵车的数量,建议由原来的两台增加至三台。王光辉并没有急于采纳,而是带领相关人员现场勘察测量。提出一道梁混凝土数量所需泵车浇筑时间约为10分钟,而由于连续作业工效下降,工人抹面时间为20分钟,进展缓慢的关键是工人操作进展慢。如果盲目增加泵车,不但解决不了进度问题,反而给现场和交通运输造成麻烦。因此,他力排众议,重点解决工人班组的劳动力调节环节,使问题迎刃而解。
               “ 越位”联系敢担当
改建、抢建小汤山医院作为一个特殊工程,必须超常规的对待。
小汤山医院洗衣房施工任务下达后,王光辉敏锐地意识到,大量洗衣设备的安装进度将与整体施工进度密不可分。但是洗衣设备的分包商由集团总指挥部签约,其具体进度二公司不能够直接掌握。在此情况下,王光辉没有等靠,越位协调主动联系到供应商,协调厂商与指挥部相关业务口洽谈签约。在预付款出现迟付的情况下,协调双方互相沟通处理。由于厂家在上海,疫情期间已经停工停产,必须经过政府审批才能复工。经过王光辉的频繁跑动协调,通过集团指挥部申请,北京市政府向上海市政府发协调函,使得厂商在生产和运输环节上没有出现任何阻碍。
凭借多年施工管理经验,洗衣机房施工的过程中,在一些相关的部位的预埋施工时,王光辉与厂家深度探讨,依托设备自身需求来深化图纸,一切为了使用功能服务,他的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成效。使得施工过程中没有走弯路,为工程顺利验收起了决定性作用
3月13日,由二公司完成的小汤山B区病房改造、新建1500套战略病房及洗衣机房等项目投入试运行和正式使用,王光辉又率领17名员工留守保驾护航,为彻底战胜新冠疫情做出了贡献。
                                    文 杨保川 图 杨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光辉 “二战”小汤山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