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9-10 17:51:29

【观察思考】员工心中有杆秤——连利英

   曾经,保证工资几乎是班组员工对领导的唯一要求;现在,班组员工在关注工资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渴望被领导关注、关心、关爱。今天,他们也敢大声询问:“领导,你心里是否有我?”员工心中有杆秤
【观察思考】■ 连利英    领导如何做才是心里有员工?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员工放在心里?近日,山西兰花集团化工厂的班组员工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员工心声:实质胜于形式
    9月6日,笔者在化工厂水汽车间听到了这样一件事:半月前,水汽车间的操作工刘勇外出时意外受伤,昏迷不醒。因刘勇家在外地,车间主任张建伟闻讯后四处找人把刘勇送进医院,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刘勇,张建伟果断地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整整守了8个小时,直到手术成功才回家。但刘勇的意外不属于工伤,需要自己垫付11万元的医疗费,没有经济收入的刘勇父母陷入困境。车间支部书记申广文得知后,发动车间员工捐款,并向厂工会争取在全厂发起捐款倡议。9月6日,他们又收到员工第二批捐款1万元。    当天中午,笔者随几位领导和员工到医院送捐款,刘勇母亲接过捐款大哭:“谢谢领导惦记俺,不是你们俺孩儿早没命了,他好了要不好好工作,不听你们的话,俺饶不了他。”水汽车间员工杨利花感动地说:“工人们最服气办实事的领导,领导心里装着我们,我们也把领导当做主心骨,不好好干心不安。”    李伟建说:“跟着我们领导干,踏实。不像有些领导来去一阵风,工人有困难,买些东西,说些漂亮话就觉得完成任务了,说实话那种形式主义我们不领情。”    朴实的话道出了员工心声:实质大于形式!领导心里是否装有员工,关键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实际生活中有些“暖心工程”大张旗鼓,工人却不领情,其本质就是有些领导把关心工人当任务,应酬化的形式主义无法暖热员工的心。
员工感触:把温情变成阳光机制
    领导怎样做才是心里有员工?对这个问题,环保科员工赵昱平有自己的看法:困难中的温馨关怀固然重要,但阳光的机制更能惠及广大员工。    原来是尿素车间岗位操作工的赵昱平,是通过竞聘走上技术岗位的。如果按以前论学历凭资历的人才选拔方式,只有两年工龄的她走上技术岗位的希望很“渺茫”。去年,化工厂出台了新的技术员竞聘考核机制,打破了学历、工龄等条条框框的限制,赵昱平才有了机会。与她一起成功应聘上技术员资格的班组员工还有12名。    赵昱平说:“让领导把每个员工的头疼脑热、喜怒哀乐都时时装在心里,嘘寒问暖,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建立一套阳光健康的机制,人人都可以享受,都可以得到帮助,这岂不是人人都在领导心里!”    对此,造气车间操作工霍军强也非常赞同,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两天,有位身体肥胖的员工登高作业,厂长苗中义发现他行动不敏捷,出于安全考虑,劝阻他登高。随后又规定有身体肥胖、眼睛近视、高血压等现象的人,禁止登高。这样就把一件只针对个人的事,变成了对这一类人群的关心。所以,制定出阳光健康的机制,才是把员工装在心里的最好办法。笔者思考:同心打造“动车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动车组问世后,这句话就变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这就是动车组理论。    动车组理论同样可以运用于企业。领导与员工,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发力,使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因此,领导只有不断提升素质,用真心和智慧关心、关爱员工,才能走进员工心里,随之带来的是员工更加热爱企业,主动挖掘内在价值,成为企业组织的动力基因,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马兵 发表于 2010-9-10 20:25:27

尊敬的夏老师您辛苦了!!!
热烈祝贺上稿的老师!!!

杨建yj9798 发表于 2010-9-11 20:22:25

佩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察思考】员工心中有杆秤——连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