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小企业补的“疫情救命血”何以被大企业吸?
美国国会3月27日和4月23日分别通过法案,共拨款6600亿美元给“薪水保护计划”,允许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申请“可免除贷款”。也就是说,只要企业把这部分款项一定比例用于发工资,政府就会免除这笔“贷款”,相当于政府出钱替企业给员工发工资。法案初衷虽好,但在实施层面,两个关键漏洞让这笔钱“漏”到了许多大企业手上。
第一个漏洞是关于“小企业”的定义。现行规定制定于2016年,不同行业的“小企业”标准不同。例如,在“手术器械和物资生产”行业,员工数量少于750人的都算作“小企业”;而在“深海客运”行业,门槛则设置在1500名员工。根据这些规定,许多实际上资产雄厚的企业也都有机会来分一杯羹。
第二个漏洞显得更加低级。根据法案的一个条款,连锁酒店、餐厅等企业只要每家店面员工不超过500人便可以申请援助。这一下让很多分支众多的“大”企业“钻了空子”。
https://p0.ssl.qhimgs4.com/t0123497694559638f4.webp
这是3月9日拍摄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第一批“薪水保护计划”资金在不到两周内就用罄。其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共批准了166.1万项贷款,已超过此前14年批准贷款的总数,但仍有大量小企业仍未申请到贷款。
分析人士认为,大企业更熟悉政府、银行运作,因此可以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先占多占”,利用制度漏洞瓜分有限资金。
一份近日由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专家发表的研究也显示,援助资金并未流向最急需资金的地区和行业。
https://p0.ssl.qhimgs4.com/t01c76568b3b5503571.webp
https://s3m.nzwgs.com/galileo/a29946f5a29c8b54b115f4d5c8fb0bc2.jpg
https://p1.ssl.qhimgs3.com/dr/300_300_/t013cba0f332b338529.jpg
https://p1.ssl.qhimgs3.com/dr/300_300_/t0172a5bfef9aa617dd.jpg
https://p1.ssl.qhimgs3.com/dr/300_300_/t014f3153beaa592f4c.jpg
https://p1.ssl.qhimgs3.com/dr/300_300_/t01fa3b2d28144202c0.jpg
这是4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一家暂时关闭的服装店的橱窗。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理直气壮的金主
在这些厚脸皮的大企业主里,就包括共和党“金主”蒙蒂·本尼特。
根据披露,本尼特所参与经营的阿什福德公司及其两家子公司共计从“薪水保护计划”资金池里申请了1.26亿美元贷款,并已获得9610万美元贷款。然而,这些企业去年总收入就达到22亿美元,实难被冠以“小企业”之名。
不仅如此,这三家企业也并没有将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企业简报显示,所获得资金大头并没有用于支付员工薪水。事实上,媒体报道称,这三家企业目前已临时或永久解雇了95%的员工。
面对舆论压力,本尼特坚称不会退回贷款。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的数字,自去年以来,本尼特已向特朗普竞选团队、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和其他筹款组织捐款共计20万美元,在2016年大选年期间更是为共和党慷慨解囊。
https://p0.ssl.qhimgs4.com/t016506fe7efea1ab43.webp
4月27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附近的一处旋转木马处于关闭状态。新华社发(郭克摄)
亡羊补牢有用吗?
面对全国上下的怒骂,美国政府采取两个措施试图“亡羊补牢”。
先是财政部长姆努钦公开喊话,要求已获得贷款的上市公司如果不在5月7日前将贷款退回,将面临“严重后果”。
同时,在第二批援助款下发之前,政府又紧急附加限制性条款,称“巨大市值且能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上市公司“不太可能”取得贷款资格。同时,申请贷款的企业必须证明这笔贷款是企业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下维持运营的必需。
4月27日,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艾米·克洛布彻等21名联邦参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敦促特朗普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小企业从薪水保护计划获得贷款,避免该计划产生不公平的效果。
面对政府和舆论压力,一些大型企业选择退回贷款,挽救声誉。餐饮巨头奶昔小站、大肚皮三明治、鲁斯的克里斯牛排馆已经表示会退回所获的数千万美元贷款。(完)(新华社专特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