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0-5-2 08:20:21

老法官杨贺清:珍惜在岗位上的最后这几天

“您好,这里是宁河区人民法院告申庭,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清晨,随着这句简单的接线问候,杨贺清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5月1日就要退休了,虽然工作时间进入了倒计时,但我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说到自己当前的工作,杨贺清表示,很珍惜在岗位上的最后这几天,也希望能为群众再多办点事情,不给自己的法官生涯留下任何遗憾。

即将60岁的杨贺清,是宁河区人民法院告申庭的一名员额法官。

新冠肺炎爆发后,接待群众的工作虽然少了很多,但杨贺清的工作并未见轻闲。按照单位安排,今年2月份,每天下午他都会在宁河区芦台镇金桥小区,为每一位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消毒和体温测试,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封闭式管理要求,耐心细致地叮嘱他们要做好自我防护。

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当事人通过非接触方式表达诉求,回到告申庭的杨贺清,凭借一部热线电话,一次次为群众答疑解惑。

联系法官进行解决,反馈对方的需求,40余个诉求均得到了妥善处理……

兢兢业业地值守,也给周围的年轻党员带去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以老同志为榜样,我们年轻同志在关键时刻也一定不能掉链子!”

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触手可及

1983年,杨贺清从部队退役后进入宁河区人民法院工作,过去一直在业务庭办案,2007年4月开始从事信访工作,多年来,他接触的信访群众可谓形形色色,不管他们的诉求是否合法、有无道理,他都始终坚持热心接访、耐心听访、用心解访、真心化访、诚心息访。

因为杨贺清觉得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他的职责,让每一位信访群众息访是他的工作目标,更是他的最大心愿。

2016年,曾有一名外地打工者在给某公司打工期间因交通事故落下六级伤残,后被依法判决获得各种赔偿43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这名打工者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过半年多的执行为其执行回21万元赔偿款,此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再主动履行赔偿义务,并且变着法的规避执行,致使余下的款项迟迟得不到赔付。

为了尽快拿到剩余的赔偿款,这名身受重伤的打工者和妻子没少往法院跑,由于路途相距千里,来回往返十分不便,不仅要耗费大量精力和费用,而且舟车劳顿受伤的打工者身体也吃不消,夫妻二人实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无奈之下,他们干脆租房住了下来,摆出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三天两头到法院催促办案干警。

获知这一情况后,杨贺清和庭长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了解情况,在对方情绪逐渐稳定后,将其平安送回租住处。

从这名信访群众租住处回来后,杨贺清第一时间向案件承办人了解案件的执行情况,并将信访群众和案件执行情况一并向领导作了汇报,由于查不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法定代表人又玩起了“躲猫猫”,案件执行再度陷入困境。

法院随后将案件的执行情况报告给区委政法委后,引起了政法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责成被执行人属地党委协助查询公司法定代表人下落,几经努力,最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慑于法律威力给付了剩余22万元赔偿款。在拿到迟来的赔偿款后,信访夫妻二人在临行前含泪向杨贺清表达了谢意。

杨贺清知道,这对信访夫妻之所以感谢他,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他的帮助。

全力以赴接访做出应有贡献

法院的群众信访大多跟案件有关,并且信访群众的问题没有一件是好处理的,常年累月的工作压力让杨贺清倍感疲惫。为此,有时他也产生过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每每想到那些无助的信访群众,他又会重新打起精神,只要是群众信访,他就责无旁贷,只要能解决群众信访,他就会全力以赴。

几年前的一天,杨贺清曾接待了一位信访老太太,她是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伤者家属,老伴被车撞伤后因为没钱治疗请求他帮忙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原来,老人被撞伤后正在医院接受救治,可是肇事者垫付的部分医药费早已花光,现在又不肯再给继续垫付,而自己又难以支付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虽然已将肇事者和其投保的保险公司起诉到法院,但案件尚在审理阶段,即使及时结案,到时能不能拿到赔偿款也是个未知数。老人受伤严重,治病救人需要一大笔钱,眼看给医院交的押金就要断供了,走投无路的老太太没法只好找到杨贺清寻求帮助,希望保险公司能将肇事者交的交强险先行赔付给老人,以解没钱治病的当务之急。

对于信访群众的这个请求,杨贺清其实完全可以告知她通过案件承办人与保险公司协调解决,然后将其一推了之。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他觉得既然老人找到了自己,他就有责任尽快帮助老人解决好治疗所需的费用问题。

送走信访老人,杨贺清立即与案件承办人取得联系,反映了信访群众的诉求,催促案件承办人抓紧时间与保险公司协调先行赔付事宜,最后在杨贺清和案件承办人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从保险公司拿到了部分理赔款。

人命关天,治病要紧。在加紧协调保险公司先行赔付的同时,考虑到老人缺少救治费用的实际困难,杨贺清又把老人的情况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在他的努力下又从院里为老人争取到了1万元垫付资金,以帮助老人度过没钱治病的难关。

信访工作,个中辛苦和付出常人是难以想象的。认真接待群众信访,积极解决信访群众问题,杨贺清所接待的群众信访全都得到了妥善处理,没有发生一起进京、津越级访,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眸往昔,纵然两鬓染成白霜,但当杨贺清想起因为自己的努力,一起起群众信访成功息访的往事,他的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尽管这些“成就”微不足道,但却是他法官生涯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就算我退休了,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可以 ‘返岗’,我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发挥余热。”杨贺清说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法官杨贺清:珍惜在岗位上的最后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