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克时艰的“蓝领精英” ———记“丽水市勇克时艰十大杰出职工”张良全
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把一线工人称为“蓝领”,这个词语似乎和“精英”搭不上边,但浙江元立集团制钉厂的农民工张良全却不仅是一名“蓝领”,更是一名“精英”。十年来,他在制钉岗位上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企业降耗增效、新产品开发及技改作出了突出贡献。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遭遇空前危机,担任制钉厂工段长的张良全带领全工段职工艰苦奋斗,勇克时艰,为企业从容应对危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也因此被评为“丽水市勇克时艰十大杰出职工”。十年前,张良全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通过招工进入元立集团上班,起初分派在制钉厂当瓦楞钉操作工。在这之前,高中毕业的他在家种过地,在乡村中学当过代课教师,但干的时间都不长。张良全倍加珍惜这份工作,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工作中师傅告诉他:“别小看一枚钉,做起来很有讲究:原料丝的选择,机器设备的调整,出钉刨光等环节,不用心就可能出次品。”张良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掌握了制钉技术要领,并且在学徒工比赛中屡获第一名。
做好一名操作工,不仅仅是每天机械重复,更要结合自己在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大胆技改,勇于创新,张良全就是这样一名科技型“蓝领”。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原来的13G瓦楞钉生产工艺废料率较高,就和同事们利用工余时间潜心研究,改进原来的生产工艺。经过六个月的摸索,技改成功了,能够对废料进行有效再利用。这一技改项目的实施,使制钉厂每年节约成本近10万元。几年来,张良全为工段生产出谋划策十余条,他提出的在卷钉车间安装除臭装置,在卷钉机上安装排气机件等建议都被采纳。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0年张良全被提拔为班长。2001年至2005年,他连续五年获集团先进个人。2006年,他又从班长破格提拔为工段长。努力得到肯定,张良全的工作劲头更足了,他以厂为家,一心扑在生产管理上。钉片是瓦楞钉生产的重要材料,钉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品质,张良全通过修订检验标准,规范钉片归口管理,制定出详细的指标和考核办法,让废次钉光杆钉明显减少,成品率大为提高。仅此一项每月节省费用36000多元,瓦楞钉产能由原来的月产650吨提高到月产900吨。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段长,张良全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工人掌握了较高的技术,企业才能谈发展。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员工,历年来带出的学徒工不下百名。他还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优胜班组为抓手,开展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带领员工开展“我为节约作贡献”活动,先后有十多项建议被厂部集团采纳。在张良全的带动下,工段里人人苦学技术、个个争当能手。师从张良全的张林兵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班长,所在班组成了厂部优秀班组。
今年五一前夕,张良全被评为“丽水市勇克时艰十大杰出职工”。有人对张良全说,你现在是个“名人”了,别整天呆在厂房里,应该多坐坐办公室,享享福了。他却说:“我还是那个农民工张良全,我获得的荣誉是全体元立工人的荣誉,我不过是元立这台‘大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瓦楞钉’。”元立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金华勇说,正是像张良全这样层出不穷的“蓝领精英”,奠定了元立集团快速发展的基石,助推企业腾飞,成为元立金属制品的无形品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