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给母亲
母亲节到了,甚是惦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农家女子,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是家中的老大,早早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也许是家境贫寒,也许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外祖父没有让母亲上学。后来,母亲在生活实践中凭经验,识得了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
母亲的一生很辛劳,也很坚强。母亲自从嫁给父亲,由于祖父、祖母年迈,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力。那个时代还是农业社,靠挣工分过日子,就母亲一个主要劳力,我们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有时候口粮都不够。八十年代初,改革的号角吹响了,家乡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我们家分得了几亩地,一家人乐呵呵的!平日里,祖父、祖母给母亲帮帮忙,我们姊妹五人也逐年长大,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口粮也有些剩余了。
每逢夏收,是最忙最苦的日子,也是母亲最累的日子。那些日子是不能偷懒的,否则,金灿灿的粮食可要撒在地里了。母亲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来,借着月光,收割小麦,那时总觉得母亲不怕吃苦,很能干,后来才真正体会到母亲的艰辛。
记忆中母亲和父亲的性格差异很大,他们也曾经争吵过,甚至打闹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互相包容一路携手走来了。不论如何,母亲和父亲共同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也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岁月如梭,当我们开始重视并且时刻想念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老了,特别这几年,母亲带着哥哥家的孩子,很是操劳,还要时不时的担心我们这几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其实在外人眼中,我无疑是一个欠合格的儿子,话说三十而立,家里最操心的依然是我。母亲的性格可能和父亲的性格刚好反过来了,虽然家里的很多事情是父亲作主,但是母亲却至始至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憨厚,父亲遇事的格局大一些。
回想过去,由于阅历浅薄、不谙世事,偶尔和父母也有过冲突,甚至还让父母伤心,我的内心也极度的低落,但终究语言的冲突占了上风,那个倔强的我似乎在父母面前总是那么肆无忌惮,总是那么放纵宣泄自己的情感,从来不懂得换位思考,总是让父母受伤。虽说每每纵有千言万语对父亲、母亲说,总想和父母说声对不起,可是我从来没有说过,我的性格有点像父亲,是那种再怎么爱也不愿意表露出来,假装无所谓的样子,这也是我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
虽然这两年总想给父母做点什么,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不知道怎么去做。特别是母亲,是一个情感需求比较多的人,而我总是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她的情绪。现在她带着侄子,生活更是劳累,我还是没有想好怎么去表达对她的爱,却总让她担心。也许天底下只有母亲的爱这么无私,这么高尚吧!无疑母亲也是最美的,其美,美不胜收;其美,无以言表;其美,可歌可叹!小时候,我的母亲、姐姐们每晚在煤油灯下做布鞋,这种鞋在我的家乡现在穿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问母亲为什么不穿买的鞋,花那么大力气做布鞋。母亲说:“在黄土地上只有布鞋走的最舒服,也只有布鞋才能让那些夏日里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能忍受滚热的黄土。我想给家里人准备来年劳动的鞋。”我不懂年幼的我当时是怎样一种感受,但如今回味我想用我最真挚的感情为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写一首小诗:
《千层底》
黄土地生生不息的
是母亲手中那长长的针线
是父亲脚底踩着厚重泥土的
千层底
千沟万壑间默默耕耘的
是一双
承载着厚重爱的千层底
午夜梦回时的惊叹
泪水淡湿双唇的思念
蓦然
发现它正消逝在远方
多少次的思念
油灯下母亲的一针一线
远处的山山峁峁
隐约着父亲的
双脚沾满泥土的
永恒的千层底
渐行渐远
母亲是千千万万女性中最为平凡普通的那一个,她认识的字甚至扳着手指头能数的清,她的一生任劳任怨,相夫教子,母亲的一生很多岁月是绕着锅台和石磨子转。
这些年母亲时不时还接济下我,让我感觉仍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且不说经济上的接济,母亲辛劳啊!每每回家,家里吃的总是准备一大堆,恨不得家里有的全部让我带回来。每次离开家的那一刻,母亲总是叮嘱再三,又是期待下一次相见。
其实母亲的唠叨已成为我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这么多年,感情表达缺陷的我,从来没在母亲节的时候问候一下,今次也只能以一篇文章表达对母亲的爱,愿她对我的爱更长久点,愿我能陪伴她更久,更愿未来的日子不用母亲再为我操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母亲的一生吃尽了苦头,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岁月平添了皱纹,风霜染白了双鬓。
母亲,是我们姊妹五个学习的榜样;母亲,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母亲节,祝母亲健康长寿,节日快乐!也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作者:思瑾鹏
现为乌审旗公安局嘎鲁图第二派出所辅警,从事宣传工作,酷爱文学。
编 辑:边 婷
原标题:《散文:写给母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