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开放中促进企业复工经济企稳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在疫情防控期间扩大对外开放,并以此促进复工复产,具有重要意义。越是在非常时期,我们越是要保持定力,坚持走扩大对外开放之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但要稳住既有外商、外资,维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要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继续吸引世界投资中国。如此,对外扩大开放和国内复工复产方能形成良性循环,互为促进,共促疫情期间中国经济企稳,并在疫情过后持续向好。
疫情不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节奏,这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和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更有助于增强外资、外商的投资信心。龙头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上游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龙头企业稳,对于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大有裨益。而金融业扩大开放,能够反哺经济,活跃市场,具有良好的乘数效应。因此,本次会议指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要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我们看到,在2月份,华晨宝马第300万辆国产BMW汽车在沈阳工厂下线。宝马集团表示,继续推进30亿欧元的新厂区建设和产品升级投资计划,以实际行动传递出投资中国的坚定信心和稳定预期。而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跨国企业,霍尼韦尔公司在中国的21家工厂已经全面复工,其中国区总裁张宇峰表示:“我们不仅承担中国客户的订单,也担负世界其他地方的订单,我们坚信中国经济的韧劲。”这些大型外资企业,同样也是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其在华公司、工厂的积极复工以及他们的强劲信心,具有指标性意义。这表明,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更需实施稳定、连续、一致的外资政策,更应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更应以落实好外商投资法为契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这将巩固外商在华投资信心,从而促进大批外资在华工厂全面复工,推动就业企稳、经济增长企稳。
同样,在2月份,一批金融对外开放举措渐次登场。中国人民银行审查通过了万事网联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多个部门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对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从2月28日起,9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国债被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纳入工作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的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华落地。我们看到,上述金融业的开放举措,均为较早布局,并在疫情防控期间迈出了重要步伐。这表明,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暂时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是长远的,不会受到疫情影响,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
扩大开放,事关全球供应链稳定,事关改革发展进程,更关乎信心。在疫情防控期间,信心对于民众和企业都是无比珍贵的。多年来,我们通过艰苦努力,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确立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坚定了大批外资企业和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来之不易,殊为珍贵。我们有信心,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在政策支持和广大企业的努力下,供应链产业链不会因疫情受到破坏。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坚持从要素流动开放走向制度规则开放,永不停歇地优化我国投资环境、营商环境,这将进一步增强外商与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扩大在华业务,从而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