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悠悠那矿山
煤炭,作为发电和炼钢的主力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煤因人之需,矿山因煤而立。
坐落在渝黔交界处的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区,陈朴又弥新,一曲《松藻之歌》唱出了它的豪迈的气概:“这里是大地胸膛,重重群山将我们拥抱。这里有金鸡高唱,从地心唤起了沉睡的太阳......”
(一)云雾悠悠的矿山
我姐夫是土生土长的市区人,记得第一次来我们矿区时,我驾车接他,临近时要经过一条盘山公路。
车行至山腰,一向沉稳的他惊叹起来,虽是游览过无数风景名胜,但山区远处风景的奇美峥嵘还是让他赞不绝口。我更羡慕他有福,因为此时正好是“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的时刻,那能见度十几里远都连成一片,清晰得随便拿个低质相机都可以拍成单反照片。为了让他开心,接近山顶稍平处,我停车让他看个够。
我俩爬上路边一个小山头(今已打造成观景台),外望就是山崖了。时值初夏,雨过天晴的大娄山脉层峦叠嶂,从云端簇拥而下,舒展着身姿,峥雄绵延伸向远方,显得气势恢弘、龙腾虎跃;不断迷漫的山岚像薄纱一样牵在山腰,大山时而有几处被浓郁滚滚的雾罩遮锁住大半,只留个山头,仿佛是那青涩的少女,害羞地掀起帐幔探看着新来的游客;深邃无比的大峡谷底形成几条长长的沟壑,犹如天斧开凿,谷底有一条涧溪,“水澹澹兮生烟”;几缕阳光努力地撕开墨染般的云层,直透谷底,顺手让大半景色披了一层亮金;远近的植被让方息不久的风雨洗涤得分外洁净,露水珠光闪闪、玲珑剔透......
这样的景致,叹它是一幅画都不尽意,完全是一张高超艺人绣出的手工织锦!我顿时笑了——难道这如诗如画的风景是故意在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炫耀给客人欣赏?
这,就是我们的矿山之概貌。再往上走一点就是我们的矿区,深藏于云贵高原边缘断层带的“小山城”,山峻林幽、钟灵毓秀。区政府还在附近打造了大罗休闲区、万隆乡花坝、吹角紫薇花基地等等,形成一个风景区。因海拔较高,但凡入夏,由远及近清风四绕,顿让人拂去日照的火辣火燎,如饮甘泉而后畅快凛凛。
这里一年四季,春来万芳争妍,夏临郁木蔽天,秋近彩叶似锦,冬回瑞雪封关。这些景致的美焕,简直就是一个自然公园、天然氧吧。
更为奇妙的是,春秋两季的远处大山中,一逢三晴两雨,野生菌菇争相露头,肥厚嫩笋拔地而挺。可谓,夺先天之灵,藏珍纳奇;秉造化之机,涵精育巧。
但这些皆不为殊奇,最大的宝藏还是深藏底下的乌金——煤炭。
(二)历史渊源及人文氛围
五十多年前,因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建设时期,在那“保煤保钢”的年代,由重庆煤设院规划,川内(当时的四川省,重庆市还是四川的辖地)十几个大型建设施工单位开进深山。一群豪情万丈、青春飞扬的建设者,通过气势昂扬的披荆斩棘,把一个荒无人烟的深山老坡,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初期建设时,还没有公路,公路只通到山脚下那个国防厂,施工单位就在悬崖峭壁上不断开凿,直至公路越过山崖连通国道210,接通贵州温水镇地界,故此地从此叫做“打通”,寄意于让人们永远铭记前辈们“不懈的奋斗”之精神。
最初,在这里缺少原材料修建厂房、住房,怎么办?难不倒我们的先辈们,他们将创新精神发扬开来:就地开山取石,再用附近的小河边的河沙搅拌石灰作为填料,把石块一层层磊起来,砌成石墙!从此后,一栋栋“干打垒”住房拔地耸立,“干打垒”精神名扬九州!
作为“三线重点工程”之一,在这几十年中,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使得英豪云集,群山讴歌。有云“多水之地每多富豪,众山之乡常聚贤良”。
当年,赵春明、于汉卿等这些重庆市响当当的前辈们,曾来这里指导、指挥、参与矿山建设,激情工作,忘我奋战......
袁蜀继等全国劳模,从这里走出去,把矿山和行业的最高荣誉与骄傲,带到了首都,带到了人民大会堂......
这里,一座深藏在苍翠林荫中的山区子弟校,谁能想象,居然走出了众多北大、清华等全国著名高校的莘莘学子,逐渐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力量中坚......
《红楼梦》影视剧组、“东方歌舞团”王结实谢丽斯等老歌唱家也曾来慰问演出。昔时王谢燕,飞进矿山来!
......
当年因条件特殊,这里是“企业办社会”,所以,连我们自己的文体活动,也办得多姿多彩,历年来也经常在市级或行业的汇演、比赛中,屡有斩获!就连南岸海棠溪的松藻小区,一帮已退休的老职工,他们莺歌燕舞的专业程度,曾代表过街道、南岸区参加市里老年歌舞的相关汇演,亦受到各界好评。
我们的矿山,曾以“干打垒精神”享誉全国, 鲁班“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们的企业,曾打破“综采不过江南”的传统禁锢,硬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创出技术的新纪元;我们打通一矿,曾荣膺“全国十大样板矿”之一,全国诸多煤炭行业单位派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我们的瓦斯综合利用变害为宝,领先全国,曾引来联合国相关组织数次实地考察......不胜枚举!
(三)山区特色饮食
这里离贵州不远,因海拔较高,在条件艰苦的创业之初,严冬往往伴随的是泥泞的道路。本地有谚云“打通山,三件宝:筒靴雨衣大棉袄”,已道出了当时人们无奈的调侃。流月匆匆,而今,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这里已经打造成一个綦江区的工业大镇,旧貌已然换新颜!
来到这里,虽然比及城里环境仍显朴素,但你再看不见泥泞的浆子路,道路早已“白改黑”,闻不到那燥湿刺鼻的煤焦油气味,为何?因为这里只有一个运送人员的井口,出煤的井口远在十几里外山谷底的工业场地,煤炭在那里通过铁路专线运出去。所以,到了这里,能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品尝到的是嫩绿新鲜的菜蔬,目睹到的则是有序而悠然的生活。朝歌炊烟映繁霞,暮闻老牛鸣桑田......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形成了独特的山区饮食。风景而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山区美食了。现在“三件宝”已变成诱人的“米线、羊肉、豆花饭”!
别具一格的“碗碗羊肉”。这种饮食口味,从附近的贵州地域引入并结合重庆口味而发扬。做法采用本地的山羊肉一整只,熬一整锅“全羊汤”,将煮得半生熟的羊肉打成片,吃时将切好的肉片用漏瓢放到汤中烫几烫,捞起后用一个中碗盛起,再舀一些汤在碗中,面上撒些花椒粉、海椒面......别说吃,先闻到这气味,都能让画中的神仙下凡来。外地的来客每次来这里,这道菜是必尝品。
自助餐豆花饭。这里的豆花饭6元钱一份,但特色是“管吃够”。佐料十来种,都放在一个案板前,除了海椒花椒面等必须的,还有姜蒜水、炒黄豆、榨菜丁、芝麻、豆食、香油等等,客人自己动手配料,豆花和饭吃完了,不够?自己添!直到自己吃满意为止......豆花腻嫩又绵软,而这么多佐料大杂烩,得重庆老味的麻辣鲜一体,都能成为一道菜,能有不好吃的吗?一不小心就是两碗饭下肚!曾听说“木洞豆花饭,胀得惊叫唤”,似乎放到这里更贴切不过......
以上两种食物虽是“舶来品”,但松藻米线,这绝对是矿区本地的原创。一锅高汤,在一口大锅中熬得鲜味十足,舀起来用一个小铁盆盛,放些腌菜丁、海带丝,然后放上煮熟的米线和各种佐料。这种米线,比市场上卖的那种要粗大些,也显示了山区的豪气。成食后,一盆美滋滋的米线,滚烫的鲜油浮在面上,用小勺拨开一层浮油,香气顿时四溢,再小尝一口汤味,那种鲜香下肚,可以美透心底。筷子粗细的米线,绵杂粘糯,很有嚼头。一盆米线吃完,你会禁不住连汤也一扫而光。
就连我们矿山的职工食堂,各种食物也是特色鲜明:二两一个的大保健馒头,老面发的,绵杂回甜,加上大发糕、包谷发糕等等白案食品,才出笼那热气腾腾的场面,让人看着怎不垂涎?......只可惜这些食品在食堂改制后已见不到了。
(四)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在笔者原来工作过的一个老单位,院外有一片坡林,当地的一位年轻村民放羊为生,时常把自己喂养的几十头山羊领到山坡上吃草。羊倌后来在矿上招工时去当工人,但几个月后依旧看见他继续回这里当他的羊倌。一打听,原来是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矿工辛苦,又纪律严明,让他这种散漫惯了的人一时不能适应,所以又回到他的“桃花源”了。
那时候,生产还相对落后,煤炭采掘大部分还靠人力。
有次,笔者去接井口矿灯房上班的妻子,正好遇到矿工交接班。一大群才出井的矿工,排着队到矿灯房还了矿灯后,还未及洗澡更衣,有的就倒在矿灯房大厅边的排椅上舒坦地睡着了。看着那姿态,不得不让人敬意油生:满身的煤黑色,脸上除了露出的牙齿和长长的呼吸能发现倦容,手里还夹着根吸了一半的烟......真想叫醒他们,怕他们着凉,但又不忍心惊扰他们此时的休憩。他们太辛苦了,在井下不断地劳作,才使得这宝贵的乌金来到地面......
一次工作的机会,笔者开大客车去接送一批矿工师傅们下井交接班。到了起点,一群矿工排着队,有序地上车来,从不挤扰,整齐地坐下。这种素养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引得笔者也不断称道。背后有位师傅却说,这算什么?他们上下班在井下的大巷道中都要排成一排,整齐地前行,逐渐就养成这种纪律性了。
开车把他们送到十几里外山谷中的工业井口,他们点好名,又整齐地迈向工作场地。过一阵,交班完毕的另一拨师傅们来了,他们拖着疲惫的步履陆续来到客车前,走拢就对我说:“师傅,能不能早点开车?我们实在饿了!”车未坐满我也不敢启动,预防后面还有人坐不上。只好说:“快了,等会人齐了就走!”这时,矿上相关部门的人员来“解围了”:每人派发了一支香烟,还送来一些快餐和水,让这些师傅们安了心。
还有这么一则故事,感人的场面让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季,数日的狂风暴雨肆虐后的某天夜里,在我们的松藻煤电铁路专线上临近赶水站附近一处,山腰一块巨石带着无数碎石飞蹦而下,砸在一处铁路弯线的铁轨上,砸坏了铁轨还成了“拦路虎”。此时,我们单位运煤的火车恰巧临近,已不及刹车,直接撞向了巨石,结果火车冲出轨道,翻下了山底的河床。
天灾乍现,除了人员的受伤和煤车的损失,救死扶伤后最关键的事就是疏通专线,这可是我们的生命线啊!这条线堵塞,会造成煤炭运不出去,会让我市很多大电厂缺煤,其影响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表达的。
怎么办?在上级一声令下后,我们的矿工师傅们,停产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力进行抢修!他们手持铁锹铁铲,排好队在综合大楼前严阵以待,表情严肃、斗志昂扬的精神简直就是一只特种部队,客车把他们一车一车地运到事故发生地。在那里,他们夜以继日轮班倒,全力进行和时间赛跑式的抢修,不知疲惫,铿锵的施工声和号子声响彻云天,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那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官兵......用了几天时间,专线终于疏通修复了,而此后的他们,又转身投入了煤炭开采的生产中......
这就是我们的矿工师傅们,我们矿区最可爱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工人和军人的结合!
入夜,城市霓虹璨耀,乡镇繁星点点。我们在享受这些现代化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真不应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在峥嵘岁月中悄然无息地奉献着,用辛勤的汗水,将深埋地底的乌金“请”出来,再“请”出了大山,送到了各大电厂进行最有意义的升华......每当想起这些,笔者都禁不住由衷的赞叹:
矿工的精神,就在于像煤炭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万家。正是他们的辛劳付出,换来了我们重庆能源高山矿区今天的新气象,换来了企业建设和祖国经济大潮的新篇章!
(五)高山清溪作证明
随着跨世纪的到来,工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企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升,我们煤矿的工作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盾构机的使用替代了人工掘进,既安全又提高了效率;采掘一线的环境治理,减少了粉尘对劳作者的伤害;职业病防治制度的健全,让工人们减少了后顾之忧......我们的矿山已然汇入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勃勃生机之中。
多少年来,退休离开或迁居到外地的人们,时刻都心系着家乡的建设,家乡的变化,心灵都紧紧萦绕着家乡与之荣辱与共,那是一片真感情啊。而我们的矿区仍然不负众望,正在改革的巨流中不断地破浪前行,以厚积薄发的气势稳健地抒写着事业的辉煌明天......
松藻的故事啊,道不尽,说不完。这沧桑几十年风风雨雨,矿山还是那矿山,胜景依然如画,这里的人们依然热情朴实,这颗深山中的宝珠依然熠熠生辉,向人们诉说着不朽的璀璨,和如诗如歌的继往开来。
苍山无言,奕奕勃发奋进之豪情;清溪喧豗,潺潺欢歌骄傲之盛赞!
(全文完)
(重庆能源松藻公司 胡铁)
回 1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初老师欣赏,祝好! 云雾悠悠,苍山如海。煤海家乡,人勤地灵!
问好老师,感谢分享!
回 3楼(ZX68)4楼(似彩云般绚丽) 的帖子
谢谢各位老师欣赏,祝安! 五毛钱雨后的天空,总是那样明媚。
清晨,太阳公公把远山早抛在了脑后。小河旁的柳姑娘披着绿装,在微风中摇曳。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可亲。
河对岸,卖早点的铺子已是开张,人来人往。受疫情影响,这些店铺关门好几个月了,这几天陆续重新营业,让过往的行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烟火气。久违的叫卖声,熟悉的味道又出现在了街头。
桥头直对着的两间铺子首先映入眼帘,北边的铺子门口迎头支了一口大灶台,灶上架着个平底油锅,锅里菜盒子一个个炸得金黄、酥软;旁边的蒸锅里一碗碗豆腐脑冒着热气;大盆里加了肉丸的胡辣汤叫人直流口水。一个菜盒配上一碗豆腐脑或者胡辣汤,那滋味才叫美。
南边的铺子前,一个大大的油茶壶杵在那儿成了招牌,油茶香味四溢。相比起邻家热乎的胡辣汤,我更喜欢喝他们家的油茶,吃他们家烙的菜盒。不油腻,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着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媳妇总是叮咛,在外面要吃得清淡一些,少吃油炸食品。我径直走了进去,要了一个菜盒、一碗油茶,感觉这就是周末清晨对胃最好的奖赏。
坐在小摊上,惬意地享受着美食,看人来人往,听杂谈趣事。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场景此刻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享受。行人们有些已经摘掉了口罩,有些还保持着谨慎或者习惯。不经意间,看见一对戴着口罩的父子离开了人流,朝摊铺走来。口罩虽然挡住了他们的脸,但还能看到父亲额头上老实的皱纹和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孩子手里拿着父亲给的零钱——两张一元纸币和一张五角纸币,紧紧地捏在一起,仿佛手里捏着的就是那诱人的、香喷喷的菜盒子。
“菜盒多钱一个?”
“一个三元。”
只见,父子俩刹住了脚步,距离诱人的菜盒仅有半米远。孩子扬起了头,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父亲,好像在说,爸爸,还差五毛钱。就在我想着父亲会再掏出一些零钱来,或者拿出手机扫码的时候,父亲接下来的动作却令我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些怀疑人生:只见父亲拉起孩子的手,转过身,“咱们去其它地方看看……”
难道他口袋里再没有五毛钱了吗?我心里替孩子有些不平。我也是孩子的父亲,明白孩子单纯的委屈,能满足孩子的一般会尽量满足。看到这一幕自然心里有些酸楚,有点责怪这位父亲。可转念一想,是不是他们家有什么困难了?还是这段时间收入少了?
也许,生活中五毛钱对任何人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可有时候五毛钱真的就能难倒英雄汉!五毛钱也能使一个父亲心口疼上一阵子!我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思绪落到这里,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我要不要买一个送给孩子?这样做了会不会让那位父亲生气?会不会让他在孩子跟前没面子?
心里正在嘀咕这些,一抬头才发现父子俩已经离开了我的视线。我赶紧付了钱,朝父子俩离开的地方看去,希望孩子能买到好吃的早点,期望父子俩能在隔壁的摊点坐下来。可并没有看到他们。
这时候,我的心里不再责怪孩子的父亲了,反到有些自责、惭愧起来。自己为什么就没能做点好事?有了那个念头为什么没有赶紧去做?我甚至怀疑自己一开始对孩子父亲的责怪有点龌龊,有点势利,有点......
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走在河堤路上,阳光穿过树叶刺在我的脸上,一阵阵的烧疼。树叶在风中摆动着,哗啦啦地响,好像在嘲笑着我。远处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集市上逛街的人越来越多;熊孩子们也已经开学了。一切都好起来了。
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许孩子的父亲什么困难也没有,这只是最严厉的家教。这样想着,我才有些释怀。
但愿是这样的。
作者:王保民
电话:15229929098
单位: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蒲白分公司
邮编:727000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桃园路11号陕煤运销蒲白公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