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72 发表于 2020-5-15 16:50:23

【纪实】那一刻,我泪眼朦胧

那一刻,我泪眼朦胧

他双肘撑地,像蚯蚓爬行那样,从底盘下缓缓挪出来上身,抓着履带板想翻身站起来,脚却像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3个多月前,徐怀湘从履带吊底盘下钻出来时的情形,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海外还没出现疫情,因公司海外项目急得着吊车使用,厂里就安排我们家住本地的职工先复工,要在3月下旬集港前完成50吨履带吊的大修。履带吊开进车间准备解体时,又接到通知,塔吊也要尽快整修出来,和履带吊一道船运到海外。12人分出一半去整修塔吊。
往常大修履带吊配备14人,40天竣工。现在人手少了一大半,工期也缩短了。不用说,大伙也明白,1人要干两个人的活。
拆除起重臂,准备用吊车将主机底盘拎起来垫高时,大伙才想起来开汽车吊车的师傅家是外地的,不在第1批复工之列。6人顿时懵了,不能垫高咋办?
形状像八仙桌的主机底盘,高才1米多一点。别看它其貌不扬,其实它是吊车的“指挥部”,也是大修的重点,内部装有形状各异的液压件,还有比蜘蛛网还密的粗细不一的油管。要检修这些液压件及管路,必须要把主机底盘垫高,不然的话,底盘内空间狭小,检修时束手束脚,人也遭罪。
几个人围着主机打转想办法如何把它垫高,有人提议,用行车先吊起一半,垫高后,再吊另外一半。行车起重量只有5吨,主机重近30吨,超负荷,不能冒险作业。还有人建议,用4个千斤顶将4个角顶起来,像垒积木一样,慢慢垫高。4个千斤顶同时顶升,很难步调一致,一高一低,出现倾斜容易引发倾翻事故。再有千斤顶行程短,要垫到合适高度,最快也要三天,时间上耗不起。
就在众人为垫高而发愁时,徐怀湘趴在地上,像侦察兵那样匍匐前行,钻进底盘内。10分钟左右,他钻出来,告诉大伙,不用垫高了,刚才试了试,他个子小,能在里面“耍”得开。
为了检修时手脚麻利,徐怀湘脱掉棉衣,换上春秋装工作服。那阵子持续阴雨,寒风嗖嗖。我拿出雨衣让他穿上,既能保暖,还能遮挡油污。一老师傅搬来碘钨灯架好,说:照明、加温,一举两得。
平时检修底盘是垫高的,可以进去两个人互相配合作业。此时,进去两个人抹不开,只能徐怀湘一人检修。高度受限,空间狭小,他只能半蹲半卧。先检修直径细的油管路,低压油管,材质柔软,他没费多大劲就完成了。比胳膊还要粗的12根高压油管是橡胶与钢丝浇筑而成的,拆装难度大,要手脚并用,脚背托起整根油管,肩膀顶住油管前端,一手有力按住管口,一手拿扳手拧丝牙。
检修好第7根的时候,徐怀湘出来喝茶休息。我钻进去,想替换他。不料,进去后折腾了近半个小时才检修了1根。我身体太胖,想挪动一下位置都很困难。徐怀湘嫌我太“肉”,硬是连拖带拽把我给拉了出来,他钻进去继续检修。
期间,大伙都要进去给他换换手,他说,我个子小,在里面都抹不开身子,你们大个子进来更遭罪。
两个多小时后,徐怀湘完成全部检修。
他仰面朝天,靠肘部支撑,缓缓挪出来,拽履带板想站起来,用力过猛,安全帽掉下来,湿漉漉的头发,冒着热气,我赶紧转过身,我怕自己的眼泪不争气。(夏忠)

dqqjk 发表于 2020-5-15 16:54:36

似彩云般绚丽 发表于 2020-5-15 17:04: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那一刻,我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