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路上的良师益友
写作路上的良师益友刘月桂
如果能用“良师益友”来代替“领导”这个名词,我更愿意用前者来定位我对车间书记张玉澄的称呼,是他将我带上了写作这条路,并且在我行走的过程中遇到沟壑时,鼓励我勇敢地往前跳。
2年前,大冶有色冶炼厂发电车间党总支书记张玉澄调到我们硫酸车间任党总支书记。生性木讷的我向来不善于与领导打交道,何况张书记高大、魁伟的身形足足高了我一个头,站在他面前须仰视才行,无形中给我一种威压感,他虽然到我们车间已有3个月,我却没有与他正面接触过。
我喜欢看报纸、喜欢看散文,一有工余时间就细细地研读,但我却从不敢投稿、不敢动笔,生怕自己写的不够好,惹人耻笑。书记得知后,找到我,鼓励我大胆拿起笔,并送我去厂宣传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写作之路的大门。
在这里,我积蓄多年的力量得到释放,文字不断地被印成铅字发表在《大冶有色报》上,书记为了让我的能力能得到更一步的提高,找到工段长和班长谈心,克服人员上的不足,把我的学习期延长至三个月。
期间,我参加了厂的企业文化干事招聘考试,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经历由工人到干事的蜕变,由于怯场和准备不足被淘汰。
站在书记面前,我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辜负了他着力培养我的一片苦心。他却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告诉我:人生的路很长,有挫折未必是坏事,只有认识到不足,才会去弥补不足。
从宣传部回来后,书记希望我能挑起车间的宣传大梁,车间的各种总结、举措都会给我打印一份,有好的素材,通知我去采写。
由于我不善言辞,害怕别人会让我下不来台,不敢去采访,他就给被采访人打电话,让他准备好详细资料,等我去的时候,耐心地讲给我听。
“变被动为主动。”书记给我讲,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阵痛,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并经常给我讲很多记者在采访时遇到的尴尬事,建议我多看看《演讲与口才》,学会说普通话。
而今,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去采访,会在采访前列一个提纲,有针对性地提问,学会了制造一种轻松的采访气氛,让被访人乐意回答我的问题,同时,我的性格也随之开朗了很多。
企业新闻,须经过车间审核才能外发,确认所报道的新闻是否属实。文学造诣很高的他在审核时,不止是停留在新闻真实与否的层面上,对我写的每一篇新闻都会一字一句的看,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得当。对于增减的地方,书记没有指责不当,而是以征询的口吻问我:“你觉得改了后是不是好些?”
前段时日,我突然觉得自己再也写不下去了,写的新闻模式千篇一律,根本无法突破,越写越烦,无法动笔,坐在台灯前,大脑一片空白。我想我是否遭遇了很多写作同道们口中所说的“瓶颈期”,逐渐生出了要放弃写作的念头。
想到车间的宣传工作,心情愈发的烦躁。我把自己这种状况说给书记听时,他说:“你要坚持,不能放下,不要去想车间的宣传任务,沉下心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新闻的,多研究报纸,在学习的过程中找突破点。”
经过2个月的潜心学习后,我又拿起了笔,并在黄石建市60周年暨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的征文比赛中夺得二等奖。得到消息时,我兴奋地跑到书记办公室告诉他这一喜讯,书记放下手中的文件,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笑着说:“太好了、太好了,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值得庆贺。”旋即话音一转:“小刘,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看着书记的笑脸,我不禁想:其实,我也不知道,在写作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但是您给我的支持与鼓励,我一定会铭记在心,您虽是我的领导,但我更愿意把您看成良师益友。
文笔很好,真情流露啊
回 5楼(baihuahe) 的帖子
你是谁呢?我们是一个有色系统的?有时间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吗?好让我向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