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 发表于 2010-9-19 21:27:47

1005期“文心雕龙擂台赛”总结

1005期擂台赛文字稿点评
      本期擂台赛的文字稿母本是杨老师的“不要在班里当客”,很明显,这是一篇新闻言论。之所以这期把扬老师的稿子作为母本,主要是想和喜欢学习的老师们共同学习一下新闻言论如何写才合适。在截稿之前发上来的有效修改稿共有2篇。下面我分别针对杨老师的稿子简单说一下言论的写法以及原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修改稿可以针对我对原稿的点评,老师们自己找一下问题所在。

(一)关于新闻言论

      新闻言论的写作包括三个部分:选材、标题、立论。
      首先,选材要选读者喜欢、符合党和国家利益、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题目。如: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过程中的阻力、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读者喜欢而迷惑的事物、群众最反感的事物、群众未明的事物、新事物及作者感受最深的东西等。
      其次,标题要体现中心论点、规定论题范围、表现作者的倾向、引发读者深思。标题要做到具体、鲜明、精道、引人入胜,避免俗套、歧义和费解。具体操作时可善用问号、巧用修辞、塑造形象。
      最后,立论要有的放矢、针砭时弊、直指矛盾,直指人们的思想疙瘩。立论要有创意、有新的噱头,选择新的角度为切入点,高瞻远瞩,准确无误,从平凡中见伟大。具体方法是:落笔切题,直截了当;运用油头,引出论点;提出设问,引出论断。

(二)、关于原稿件中的大问题

      1、言论稿件除了所要求的要素之外,还要结合班组职工的思考和做法去进行一事一议的、观念鲜明、一针见血的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地表达班组职工心声和需求。主要是针对性,评论是否有新闻价值,主要看其所说的问题是否是班组热点和职工的关注,不痛不痒、属于个别并非典型的事例和观点,没有必要去写评论。本文的内容就属于不痛不痒的事例和观点。   

      2、从原稿的标题可以看出,本稿属于立论范畴。从标题看,似乎标题就应该成为本文的论点,作者应该围绕为什么“不要在班里当客”组织材料,有理有据地分析后得出结论。而细看内容,读到引言部分(也就是类于导语的部分),按常规的言论写法,引言部分就是论点的提出部分,从这里我们读到了原来作者的论点是:做懂事的员工,不要在班里当客。因此,浅秋认为,文章的标题完全可以改成“做懂事的员工,不在班里当客”。

      3、接下来作者应该就这个“做懂事的员工,不在班里当客”论点展点分析才对,用事实,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才是。我们都知道,论据是用来说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而论点没有正确的论据支持,言论就会变得呆板、空洞,不被读者所接受、所信服。而作者又在开篇提出了问题:“什么样的员工是懂事的员工”后,没有用理论和事实材料来支持这个论点,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列举了不是懂事员工的一些表现形式,说有这些表现的员工有多可恶,有多不受欢迎。但是从言论稿本身来说,浅秋认为本稿逻辑不清,分析得不透彻,说理上也严重不够。

      4、而后作者笔锋一转,就写与此不受欢迎的员工的这些表现相对的主人表现。其实这部分,可以看成是“怎么做才是懂事的员工”,“怎么做才是不当客”。

      5、结论部分作者很想把此文提升一下,提升到我们的主题“领导 你心里是否有我”上来,而通读此文,此时想提升已经很难了。

(三)、关于原稿件内容部分的其它小问题

      1、“该班长就说”,该班长何其人也?没名没姓。“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早早来到班组”,“不论春夏秋冬”已经表明了“总是”这层意思,这里用词重复。

      2、“象主人照顾客人一样看待一起上班的工友,加上工作又积极,多次被评选成厂‘十佳员工’”,“十佳”这样就被评上的吗?显然不是。十佳肯定要有更多的作为才行。

      3、“下班之前,检查作业现场有无安全隐患,如检查车间通道旁,是否有易伤人的、带钩、刺、尖状的工件;堆码的工件是否易跨倒伤人;温度较高的工件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高处的工件是否放置牢靠;设备、照明的电源关好没有;如果发现有,就想方设法去改正,如爱护家一样,如‘守护神’般细心呵护自己班里的生产安全,其中的严伟,多次被评为松藻煤电公司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该是因为技术高超、能力强才被评上,怎么可能是因为这种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应该去做的琐事被评上呢?
文章中的类似问题不一一列举。

(四)、关于参与活动的老师修改的稿件

      由于原稿本身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修改的老师也很难理顺,一些内容是无法在修稿时添加的,因此修改稿不列为点评之例。参与修改的老师可以针对浅秋以上的点评,检查自己的稿件存在的问题。

张硕御月 发表于 2010-9-19 21:54:14

浅秋老师辛苦了,感谢!一起跟着学习下。

cuipeili 发表于 2010-9-19 22:56:17

谢谢浅秋老师,学习了。

白加黑2006 发表于 2010-9-20 03:09:09

谢谢浅秋老师,深刻学习了。

电建小兵 发表于 2010-9-20 08:07:20

回 楼主(浅秋) 的帖子

谢谢曲姐,向姐姐学习了。

连利英 发表于 2010-9-20 19:25:07

1005期擂台赛摄影稿总结

    因参加本期擂台赛的老师没有发现原稿缺陷,修改稿质量不高,故本期不设擂主。
原稿点评:
    夏老师指出劳动的魅力应该是通过对劳动动作或现场劳动场景的捕捉、描写来展现劳动的魅力。而本期投稿大多数文章都采用人物简介或者综合叙述的写法,本期擂台赛原稿“悉心照料”让‘问题井’成为‘长寿井’也犯了这个毛病。
    原稿属于班组事简述,缺少围绕新闻事件的现场劳动描写,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1、现场场景与劳动魅力无因果关系。“H403连续560天没躺井、避免100多吨原油损失,节省20多万元”这些都是劳动带来的效果或魅力。但“曹从军计算运行结果,大伙喜笑颜开”却不是产生这个效果的原因。
可见有对话并不一定是现场特写,写稿时要注意无论是对话还是行动都要围绕新闻事实这个中心去描写。
    2、劳动过程不是现场发生的,综合叙述不符合现场特写要求。“坚持每天跟踪观察,悉心照料,最终通过改变降粘剂型号和加药量,使油井恢复了正常”这是一个跨度很长的时间段内发生的劳动过程,不是现场劳动动作。不如抓住其中一点来描写现场劳动场景,并作为开头,把连续运行560天、避免原油损失等做背景。
    原稿存在的其他不足:
    1、标题:“悉心照料”很空洞,表达不清;而“让问题井成为长寿井”又没有体现出魅力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表述不清晰。每天跟踪观察、悉心照料,这样的词比较笼统。具体的动作和程度是什么,应该交待清楚。
    3、使用行业术语时应考虑其普及性,让读者易懂。如躺井是否可换做更通俗的词。
修改稿点评:
    参与修改的老师均未发现此稿中存在的关键性错误,只是在字面上作了改动,实质上仍然是事迹简述,看不到对眼前场景的现场感描写,属于无效修改。请老师们对照查看

cuipeili 发表于 2010-9-20 21:09:32

谢谢连老师的精彩点评,呵呵,能掌握此类写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路程啊,对自己说:加油!

浅秋 发表于 2010-9-20 22:32:34

连老师点评辛苦了。

浅秋 发表于 2010-9-20 22:34:26

引用第6楼cuipeili于2010-09-20 21:09发表的:
谢谢连老师的精彩点评,呵呵,能掌握此类写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路程啊,对自己说:加油! p_w_picpath/back.gif

我是曲淑贤,哈我不是连老师。连老师辛苦了。

浅秋 发表于 2010-9-20 22:35:07

逗死了,妹妹晕掉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005期“文心雕龙擂台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