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将 发表于 2020-5-30 14:38:57

贵州工会搭“五桥”建“五家”助力搬迁群众快融入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感恩党的好政策,只要像劳模一样敢想敢干,肯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5月8日上午,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场宣讲活动在搬迁群众中引发共鸣。
  当天,凯里市总工会邀请市级劳动模范、凯里市运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范寅平,以“劳模上讲堂”的形式,分享了自己如何把一个最初资产仅17万余元的企业,发展成资产超7000万元的非公有制交通运输企业的故事。
  自今年年初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以来,像凯里市总工会这样依托劳模上讲堂等平台载体开展宣讲活动,以身边典型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工会工作常态。
  根据省委方案要求,贵州省总工会印发了《贵州省总工会关于〈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的实施方案》《〈贵州省工青妇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结合贵州省总工会机关部门职能职责,对20项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各市(州)总工会也将20项重点工作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按照贵州省总工会统一安排部署,各级工会聚焦搭“五桥”(感恩桥、致富桥、连心桥、平安桥、融合桥)建“五家”(奋进之家、幸福之家、温暖之家、和谐之家、文明之家),全面助力搬迁群众快融入能发展。凯里市总工会在安置点开展“劳模上讲堂”活动,正是全省工会搭建思想引领“感恩桥”创建奋进之家的生动缩影。
  在搭建创业就业“致富桥”,创建幸福之家中,各级工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安置点举办就业招聘会,优先支持安置点贫困劳动力就业。贵州省总工会今年启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招收300人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工会全额报销学费。同时,各级工会通过组织送岗到安置点等方式,帮助一大批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毕节市总工会3场招聘会,让200多名搬迁群众端上“饭碗”。
  在搭建排忧解难“连心桥”,创建温暖之家中,各级工会深化安置点工会组织、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职工之家(小家)、职工书屋、“工会爱心之家(工会儿童之家)”等服务阵地建设,健全完善线上线下工会服务职工阵地,以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贵阳工会筹集100余万用于安置点工会组织建设。遵义市总工会划拨150余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安置点职工之家建设。黔西南州总工会联合团州委,选派12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安置点专职从事工会和共青团工作。
  在搭建权益维护“平安桥”、创建和谐之家中,各级工会建立健全安置点工会收集反映职工群众诉求常态化机制,推动解决涉及搬迁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情绪疏导、心理辅导工作,帮助群众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六盘水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到安置点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铜仁市总工会充分利用工会法律援助律师团,实行“互联网+劳动维权”工作模式,为安置点群众答疑解惑,调处矛盾纠纷。
  在搭建意识培养“融合桥”,创建文明之家中,各级工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置点广泛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引导安置点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铜仁市总工会开展“八个一”(即一场感恩教育培训、一场家电使用知识培训、一场出行安全常识培训、一场银行卡(折)使用培训、一场邻里关系培养培训、一场爱护环境卫生培训、一场就学就医知识培训、一场创业就业知识培训)培训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下一步,贵州省总工会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确保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取得实效,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积极贡献。(摘编自劳动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工会搭“五桥”建“五家”助力搬迁群众快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