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0-6-1 20:40:24

从“兵头将尾”干到了共和国第一大将,这样的军人,真的只能仰望

112年前,他出生于湖南会同,让我们深情缅怀他!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周恩来说:“粟裕请求辞帅。”

毛泽东沉默了一会儿,感慨道:“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

周恩来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毛泽东立即补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将。”


粟裕

1

1927年南昌起义时,19岁的粟裕还是叶挺麾下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警卫班长,20余年时间,从“兵头将尾”的班长干到了共和国的第一大将。在那个晋升全凭战功的年代,没有赫赫战功是绝对办不到的。

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的战争指挥艺术发展到了光辉的顶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占领南京、解放上海、挥师闽浙,不论是敌人的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也不论是我军的战略防御、战略反攻还是战略决战,伴随粟裕始终是胜利。

在华东战场,他的一道道“粟令”,让国民党的一众沙场宿将也闻风丧胆。在城南庄,他是连毛泽东主席都要破例出门迎接的常胜将军。

2

今天我们讴歌粟裕百战百胜,是否真正明白他为何能够百战百胜?

他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地形、看地图。


粟裕在豫东战役指挥所

解放战争时,粟裕可以对着地图看上几天几夜,然后把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都记在心里,他称此为“背地图”。华野作战参谋秦叔谨说:“在我接触到的军事指挥员中还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精通地形图而又熟记战区地形的。”

1949年2月,粟裕率三野指挥机关南下苏中泰州白马庙,筹建渡江战役指挥所。到达预定地域已是深夜,粟裕要求将长江地区军用地图挂到墙上。随从人员担心粟裕舟车劳顿,都劝他先休息。他却严肃地说:“再晚也要把地图挂出来!”

地图是粟裕的珍宝,他格外爱惜,不允许有一点污点。遇到大雨时,他总是交代先保管好地图,有时雨具不够,他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能让地图打湿。解放战争胜利后,他的办公室和家里,最多的装饰品不是红木家具,而是大小比例的各种地图。

他常常对部属说:“地图奥妙无穷啊!熟悉地图,熟悉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基本功,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战争中另一位极有造诣的军事指挥员林彪也是一个“图痴”。

对作战地域地形的异常熟悉,常常使粟裕能够进退自如、用兵如神。


粟裕

以豫东战役为例。战前,华东野战军的主要目标是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5军,于是作战部署为:先吸引第5军南下,再调其北返,南北夹击邱清泉。不过狡猾的邱清泉没有被我调动,粟裕当即调整部署,放弃夹击,改攻中原重镇开封,达到“攻其必救”之目的,于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第5军。

攻下开封后,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兵锋锐利,急于夺回开封,粟裕又审时度势,果断放弃开封,于运动中合围较弱且行动迟缓的区寿年兵团。即将全歼时,黄百韬兵团入场增援豫东,他又放弃区寿年兵团残敌,改歼黄百韬兵团。战至最后,国民党各路援军将至,粟裕又当机立断,撤出战斗,在大军合围之前全身而退。

这一系列操作,虚虚实实,审时度势,看似随心所欲,实则谋定后动,没有对地形的熟悉是绝对办不到的。

看粟裕指挥作战,无论是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还是淮海战役,常常有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之感,他在大军之中纵横穿插,予取予求,看似险中求胜,实则成竹在胸。不得不说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已经逐渐将战役指挥上升到了艺术层面。


粟裕大将

而当他谈笑风生,决胜千里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他曾在在作战地图前夜以继日地研究,呕心沥血地判读。在他的头脑里,地图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他在背记地图的时候,就早已经在谋划如何歼灭对手。而对地图的滚瓜烂熟,让粟裕在作战部署上常常能够精确到“里”,甚至能够娴熟地利用两股敌军之间极小的缝隙,割裂并包围敌军。

这也许就是战神的制胜之道吧!

3

粟裕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还不仅仅是他的百战百胜!

建国后,作为高级干部,他从来不在乎军衔、轿车、住房,最心爱的物品还是军事指挥员的手枪、地图和望远镜。他不会享受,不讲排场,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朴素。


淮海战役中的粟裕

金一南在《心胜》中这样写道:“解放后和平生活持续几十年,每晚就寝前粟裕都将衣服鞋袜仔细放好,一旦有事可随手摸到。生命垂危之时靠别人帮助穿衣服了,他还要按照军人要求,把衬衣、毛衣整整齐齐地扎进裤腰。”就这一点,又有多少职业军人能够做到。

抛开粟裕辉煌的战功,仅仅从普通军人层面,你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优秀的军人,他一辈子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他一辈子也只会以军人的眼光审视、分析、判断这个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兵头将尾”干到了共和国第一大将,这样的军人,真的只能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