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果王
不知不觉又到了荔枝大上市的时节。满街的水果摊上堆满硕大的荔枝,那红彤彤中带绿的色彩,充满弹性的表皮,一看就是才运到的新鲜货,令人垂涎。其中一个摊位人头攒动,一群人围住挑选,然后让老板称重。从摊贩自信的笑容中看到了卖个好价钱的期望值。
从众效应让我忍不住也买了两斤,回家洗净后,看起来觉得越发可爱了,赶紧剥一只尝。有点失望,不太甜,淡淡的果味,以为是自己没尝透,又接着吃了几个,依然如是。
怪哉!说好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味呢?难道苏老学士吃的荔枝和现在的不一样?
人们常说,现在的天然条件不如以前了,果味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大约就是这个原因吧。
莫说古代,记得我读小学时,是刚刚改革开放不久。我们重庆能源山区煤矿的生活物资不太丰富,水果和一些辅食要靠单位总务部门派车去市里运回,然后职工分购。市面上没有水果摊,只有农家卖菜蔬时顺带卖一些自家种的土梨,还有涩中带苦的青柚和青橘。特别是那种柚子,酸得让人半天合不拢嘴,直掉眼泪。偶尔吃上单位从外地运来的苹果,都算是过年般的享受。水果的品类屈指可数,荔枝就更没听说过。
直到一次,邻居有位老师傅去合江出差带回很多荔枝,给附近邻居分发,10元一篓,那种直径半尺,长两尺的竹篓装的,约莫也就5斤重,这才知道了什么是“水果之王”。
果王真名副其实,甜得让人心酥,咬一口,果汁滴下来,干了还粘手。
小馋猫都直眼死盯着,顿时招来父母的白眼:“你两姊妹尝两颗就行了,这么贵的东西哪能吃个够?”转身就将一篓荔枝放到高柜顶上,我和我姐同时吐了下舌头,这个高度也只能看,够不着。
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阻挡——强者的意志和馋猫的嘴!
为了口腹之欲,再高的高度也有办法的。当然是搭个高凳,惦着脚,极限舒展手臂,也不怕摔,我姐在下面稳着凳子呢。迅速从竹篓的空隙中掏出两颗,大功告成!然后是“分赃”,美滋滋地吃完,把果壳扔到后窗外,“神不知鬼不觉”。
平时再要好的同学都不敢告诉,怕问你要,不给说你小气,给的话要冒这么大的“风险”,还有我姐的监督。
过了十来天,竹篓中的荔枝朝外的一面便少了一层。
暗自庆幸父母下班回家就做家务,没抬头看柜上。直到又过了几天,母亲终于拿下了剩余的荔枝,说道“偷吃自家的也叫偷,行为不可取,这次就让你们吃舒服。”才知道,其实父母早觉察我们的行为,只是心疼子女,不说穿。
那时的荔枝真耐放......
自此,合江荔枝就在心中深深地烙下了迹印,没有比它更甜的。
虽是情感所致偏好,但合江的荔枝,的确名不虚传。唐代贡品和“08奥运食品”就说明了品质实力,带绿荔枝、铊提荔枝、“妃子笑”等品种为世界之最。
特别是“妃子笑”,得名于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唐玄宗时,杨贵妃特别喜食荔枝。
当时“水果王”只有福建及两广地带产出,千里迢迢从南方运送到都城长安,恐怕荔枝都烂成一泡水了。古人的办法特别费事:摘取上好品种,即刻用密集的枝叶和谷草层层包裹,昼夜马不停蹄加急送,又怕快马途中受不了劳顿,还设了许多驿站换马接力,等送达京师贵妃身边,也就不太新鲜了。
这样事倍功半还达不到效果的事,当然惹得贵妃不高兴,这在当时可是大事啊!“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玄宗心急如焚,怎么能让“妃子笑”呢?后来,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一个方法,把荔枝品种引到离长安较近的地方——云贵川地带,土壤、气候等条件最符合的就是四川的合江县了!这样,便成就了“荔城合江”,而“妃子笑”也成了名品之一......
物是人非。在如今改革开放已四十余年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早已飞跃上了新的台阶,交通物流的便捷让全国各地的名品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就连我们山区地带,超市随处可觅,处处尽享着全国各地的美味、美食,分享着高速时代的便利。
“妃子笑”已不再贵胄专用,它带着古老的传说进入了百姓的家庭。只是觉得不如以前味醇,或许那是甜美记忆中对时光的珍藏。
(重庆能源松藻公司 胡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