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丨妇儿工委“两纲”实施经验交流
来源:澎湃新闻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72/244/477.jpg
2020年4月22日,四川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德阳市、米易县政府妇儿工委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本期简报介绍德阳市、米易县政府妇儿工委“两纲”实施中的经验做法,供各地交流借鉴。
德阳市“两纲”攻坚显成效
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以深入实施“两纲”为主线,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实施“1136”路径,“两纲”攻坚成效显著。
妇女儿童事业稳步推进实现与经济社会同发展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1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19个,比上年增加8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4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9%,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6.03%,“两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儿童卫生保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74%。婚前医学检查率91.22%。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6.18%。儿童营养状况保持良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3.43%;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0.95%;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1.25%,均高于监测目标要求。
妇女儿童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4.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15%,其中女生96.37%。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以保障,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
妇女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女性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全市就业人员216.81万人,其中女性100.0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6万人,其中女性0.73万人,占37%,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妇女贫困程度逐年降低,妇女就业技能培训稳步推进。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得到较好发展。女性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市、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均达到100%,基层女性积极参与决策管理,全市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56.52%。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人数36.8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人数34.9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14.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女性人数18.3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人数16.46万人。参加保险人数均不断增加。全市有6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24个,比上年增加4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7个,被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儿童76人,全市孤儿家庭收养人数99人,各残疾人康复中心因地制宜开展康复求助,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人数达到285人。
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及法律保护得到持续改善和维护。不断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城乡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019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76天。全市有受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6个;受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20人次;妇女获得法律援助人数5874人,法律援助不断向基层延伸,妇女儿童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更加畅通。家庭教育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市共建立各类家长学校717个;建立儿童之家1046个。儿童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大力实施“1136”路径 “两纲”攻坚成效显著
一是紧盯一个目标,确保“两纲”任务如期完成。把实施“两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两纲”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实施。针对“两纲”实施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对标找差工作,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分领域开展专题督战。截至目前,全市“两纲”监测定量指标110项、达标102项、达标率92.7%,主要目标进度居全省前列。
二是强化全市一盘棋,凝聚妇女儿童工作强大合力。建立“1+6+35+N”组织体系。市政府妇儿工委牵头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工作,6个县(市、区)均成立工作机构,35个市级部门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共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协同推进的妇女儿童发展组织体系。强化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做到“七个纳入”(把妇女儿童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民生实事、相关职能部门职责范围、人大监督工作和政府督查内容、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实现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一体化推进。同时把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并对孕产妇死亡率等8个难点指标进行专项督办,有效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实际成效。
三是突出三个支撑,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制定出台《德阳市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试点工作的意见》等30余个配套文件,在全省率先发布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市县两级均将妇女儿童发展工作纳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用专门章节明确促进妇女儿童发展工作;各部门制定行业规划,把妇女儿童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市县两级实现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单设、经费单列、人员专职,市级妇儿工委主任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妇儿工委办专职主任高配为副县级,县乡两级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同规格实行高配。
四是落实六个坚持,推动妇女儿童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政府每年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妇女儿童工作,市级领导定期赴基层调研指导妇女儿童工作。坚持男女平等,抓紧抓实就业创业帮扶、妇女人才培养等工作,全市女性就业人数保持稳定,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班子均配有女干部。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坚持儿童健康服务优先供给、儿童教育优先发展、特殊儿童群体优先保障“三优先”,全市14293名农村留守儿童、2247名困境儿童监护责任全面落实到位。坚持依法依规,深入贯彻落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系列法律法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及法律保护,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坚持精准帮扶,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切实做好贫困妇女儿童、病残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常态化、接力式关爱帮扶工作。坚持全域宣传,积极开展面向妇女儿童的普法宣传,举办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成果展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米易县“两纲”攻坚显成效
米易县党政高度重视“两纲”工作,将“两纲”指标纳入全县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融入全县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大环境,奋力攀高,凝心聚力,合力推进。
一、党政高度重视
各级党政全面落实“七个纳入”。一是将“两纲”目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与五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二是将“两纲”指标纳入全县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全县发展大局。三是将“两纲”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每年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政府联席会。四是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和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对乡镇、部门实现考核全覆盖。五是将妇女儿童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落实,每年按照服务对象不低于2元/人的标准年年有增,2019年达4元/人,并足额优先确保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教育培训、救助帮扶等专项经费。六是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纳入全县民生保障总盘子和民生权益政策促进机制。七是将妇儿工委办纳入全县组织机构总方案。设立“米易县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解决事业编制3人,按实职副科配备妇儿工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二、“两纲”攻坚成效显著
“两纲”攻坚战打响以来,米易县各级党委、政府紧扣“两纲”重点难点,各级各部门以抱团作战、攻坚克难的精神,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进行重点督导和专项突破,从多种渠道、不同层面,压实责任,弥补短板,整体推进“两纲”实施。“两纲”可量化指标中,妇女纲要69项有68项提前达标,达标率98.55%,儿童纲要41项有39项提前达标,达标率95.12%。
扎实开展妇幼健康保障行动。创新实施“健康宣传、健康体检、健康保险”“三合一”工程,产儿科“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合格证”持证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3%,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100%,婴儿死亡率4.8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7.02%。
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行动。“两基”工作获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前教育普惠面不断扩大,城乡多功能“儿童之家”和“少年宫”达标率100%,青壮年文盲率中女性为0.02%,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6.7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67%。
积极推进妇女创新创业行动。2019年新增妇女就业人数0.17万人,女性就业率达48.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先后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下基层”等方式,集中组织 10000余名女性开展“阳光米易 筑梦康养”等各类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女性专业技术人才1620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3.2%。
不断扩大女性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影响力。不断加大女干部的提拔交流力度,县“四大家”均配备了县级女领导,乡镇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乡镇妇联主席全部由科级女领导兼任;县级“两代表一委员”女性比例稳中有升,作用有效发挥;认真落实妇联改革,将女性进村居“两委”要求明确写进县委、县政府村居换届工作实施意见,村妇联主席进“两委”实行“专职专选”,圆满完成村(社区)妇代会“会改联”、女性进村居“两委”比例(妇联主席进村居“两委”)等6个100%目标。
有效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将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改善纳入全县美丽宜居乡村、改水改厕等民生项目总盘子,87个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完成10233户厕所改造,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特色亮点工作
成立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米易县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委员会。全面落实工作联席会、全委会、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保障、工作信息反馈等制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瓶颈,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推动形成维权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攻坚突破机制。
建立全覆盖妇女儿童维权站点。在全省创新建立第三方调解中心、医院心理咨询室等,乡镇、学校、公安派出所全覆盖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点,将优秀婚调师、女性“两代表一委员”及妇联干部纳入人民陪审员队伍,直接参与家事纠纷、家事法庭审判;创新成立“花城联姐”婚姻调解和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婚姻家庭调解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连续8年政府出资,组织2000余名青少年开展公益夏令营活动,开阔贫困儿童眼界,激励学习成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借助县委党校村社区培训、农家女大课堂等契机,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将“两纲”内容纳入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村(社区)家长学校、儿童之家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重点成员部门成立调研督导组,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外出学习等方式,强化“两纲”宣传,努力推动“两纲”“两法”宣传进党校、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