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国 发表于 2020-6-14 21:02:56

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

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
          1980年,伯方矿井归属望云煤矿,全称为望云煤矿伯方井口,望云煤矿派出一个生产队来到伯方井口安营扎寨搞生产,原来虎随队从望云矿来到伯方矿工作。
       那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当简陋。矿上在洞则沟村的山沟里修了简易的小平房供人食宿,上下班走得二里路到到澡堂,更衣后再赶着老牛到井口,与牲畜同坐罐笼下井。井底一条低矮的大巷安装了循环绳绞车牵引着吨车搞运输,中间留条人行道供人行走。空矿车运到西巷口,从岔道推入工作面等待装车。 工作面采用原始的高楼式回采工艺,放炮落煤后人工装车,由老牛拖到运输大巷,再由循环绳运到井底,然后一罐罐地提到地面,每个班也就是生产几十吨煤。那时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每个班都累的要命,生活条件也相当简陋,没有个业余生活,每天就在山沟里打转转,真是:矮树矮楼矮平房,黑水黑路黑澡堂,职工下井搞生产,半排木柜更衣裳,步行进入工作面,钻眼放炮震天响,牛马拉车跑运输,钢索牵引进车场,每班生产几十吨,汗水飞流手脚忙。下班闲居无所想,夜临抱被卧土炕,每逢节假连休日,漫步缓行回家乡。
       半年后,原来虎积攒工资买了一辆自行车,可以风风光光地随时回家了。两年后,伯方坑口改名为伯方煤矿,有了独立生产独立核算能力和独立自主权,那时候,井下配备了小型牵引绞车,运输效率极大地提升了,老黄牛才也光荣地下岗了。五年后,矿井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工作面采用了长壁回采工艺,年产达到18万,上了一个台阶;三年后,矿井进行第二次改造,长壁回采工作面由金属摩擦柱更换成液压支柱,采煤工艺也由炮采发展成了机采,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原煤产量翻了几番,年产量达到60万吨。原来虎也离开了一线,来到调度室工作。

      1992年,采煤一队率先实行了机械化综合采煤技术,采用双刀割煤机割煤,使用小型支架支护,从此,伯方矿成了晋城市的一个产煤大户。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2001年矿上又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组建了综放队,招收了上百名新工人,原来虎的儿子原伟伟和许多职工子弟有幸成为新职工的一员,他们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井下生产之中。这时候,井下生产已经退出全人力劳作,开始走上自动化机械生产的好时候。综放队引进了一套大型采煤设备,采用大型支架支护方式和采煤放煤一次性采全高的新工艺,一按电钮,割煤机一声吼,煤炭就像大河流似的往外涌,一按手把,煤溜、支架,就随着人的意志移动,人力采煤的影子在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从此,伯矿的机械化日新月异 。
       紧接着,采一队又用上了更先进的综放设备,掘进队用上了综掘机,使用了钢网锚索支护,开拓队引进了装矸机,工人上下班坐上了人车,井口安装了猴车,科技将人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渐地解放出来。岁月像一条河,渐行渐远,科技像一条路,越走越宽。此后,伯矿又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产量突破200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伯矿更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国诚信企业 ”“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等称号,成为兰花公司的第一产煤大户。
         如今的矿山更是旧貌变新颜,道路笔直宽阔,高楼林立,树木成行,花草似锦。职工们大多居住在城里的高楼里,上下班开上了各色的小轿车,别提有多美了。如今,原来虎也已退休,住在城里开着轿车接送孙子上学,原伟伟开着轿车上班,一家人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
         这也是千千万万矿工家庭的缩影,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老矿工开拓出一条幸福路,才有了千千万万的新职工来呵护,他们支撑着矿山,支撑着社会,从困境中一路走来,向幸福一路地奔去。
   原伟伟王进国

dqqjk 发表于 2020-6-14 21:10:0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