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柔性版印刷行业发展争了气
我叫高英新,1994年本科毕业,到了南阳二胶厂(2010年改制为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干了26年研发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的主要精力用于研发柔性版,这一干就是16年。由我主导研发的柔性树脂版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柔性版印刷行业的发展争了气,添了彩;与同事一道推出的单、双层热敏版等胶印版材,国内领先。我26年搞研发的感悟,归根到底有3条:踏踏实实学习,坚持不懈奋斗,持续不断创新。
几个月克服日文科技文献阅读障碍
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化工工艺专业,刚来厂时我对感光材料认知几乎空白。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师傅杨长吉,他知识面广,懂俄、德、日、英4种外语,50多岁仍旧搞科研、笔耕不辍。他学习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深深地影响了我。当时富士、柯达等公司占据高端版材市场,是我们追赶的目标,可我日语一点儿不会,看不懂日文文献,这让我非常着急。我当时心想,富士公司的技术文献都看不懂,光看柯达的英文文献,知识面不宽,还做啥科研?我下定决心,要快速攻克日文科技文献阅读障碍。为此,我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睡觉,持续3个月学习日文语法和单词。3个月后,我居然能看懂日文了。杨师傅见状,有意鼓励我翻译一篇46页的最新日文科技文献,查字典、请教、熬夜、踏实学习,几个月后终于完成,克服了日文科技文献阅读障碍。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发现新一代胶印版材专利申请快速增加。我那时做聚氨酯合成,在总结分析中我意识到聚氨酯树脂的优势和将来发展趋势,于是在工作中完成了我的第一篇聚氨酯合成专利申请。这篇专利申请结构新颖独特,第一次提出侧链带有光交联基团的聚氨酯树脂结构和合成方法,现在我们公司柔性版、免处理CTP版等仍在使用该聚氨酯树脂结构。
柔性版研发闯新路
2004年,我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公司安排我负责柔性版的研发。
当时,柔性版是干啥的,我一无所知。没办法,只得从头学起。我先梳理研发思路,最重要的是先打好基础,认清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将大部分柔性版研发专利下载下来,一开始几乎没做实验,花了7个月踏踏实实地读了500余篇专利,然后归类总结。从大公司专利中分时分段找技术趋势、找可能的技术来源;从小公司专利中找思路、找突破点;从上游供应商找原料,探讨设计思路;从竞争对手产品研判产品定位。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2005年3月,我开始着手设计柔性版。我充分利用所学,找到了入门级的弹性体配方。同年外出中试,获得初步成功,物料透明性提升,物料混炼均匀性改善,使得制版性能迅速得到提高,为研发柔性版开了好头。
洗发液的启示
随后,我们仔细观察,琢磨炼料、压版过程,原来一天只能炼料一个物料配比,改变方法后可以一天做成两三个甚至4个实验,大大加快了研发速度。
为了早日突破上膜的剥离力难题,找到两亲性聚合物,我洗澡时突受启发,头发既亲水又亲油,洗发液中肯定含有类似组分,马上将家里的洗发液拿到实验室测试,真有效果!由此延伸,全组花了6个月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中试涂层,我和课题组成员坐在颠簸的货车上,远赴保定、南京等地涂膜。为了实验,我和课题组成员腊月二十三,各自背着十几公斤涂布好的上膜,从上海挤上春运火车,站一路回家。
那时条件艰苦,没有中试线,没有涂层线,只要哪里能做涂布,我们就会过去,求人家说好话给我们配涂布液,涂涂实验膜。
研发有突破,公司成立了柔性版项目组,负责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我遇到了好搭档黄黎明和好领导杜幡,我们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不断克服工艺、设备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在2007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连续挤出法中试线,并生产出来了第一张柔性版。
坚持不懈地奋斗,终于有了开心收获。为这一张版,我们整整干了3年半。
唯有奋力向前方能赶超对手
是骡子是马到市场上遛遛。一对比,我们的版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怎么办?我的体会就是唯有奋力向前,才能赶超竞争对手。
为了更快地推进项目进展,我们找到了一家著名的柔性版制造商,咨询他们能否合作生产柔性版。他们参观了华光的柔性版中试线之后,技术人员耸耸肩,不屑地对我们说:“Thisisonlyconcept”——“这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一句话,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也彻底激发了我努力研发柔性版的激情,点燃了我心目中中国柔性版占世界一席之地的梦想。
华光不信邪,信自己、靠自己!2010年,乐凯华光科技依靠自有创新技术,在华光园区建成了年产15万平方米的柔性版大生产线。作为研发机构,我们研究所全程参与了生产设备选型、工艺参数确定、实验室筹建和试车,并与柔性版项目部同事一道,共同解决了影响版材生产的波浪、曝光宽容度、版材发黏、公差等重大技术难题。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最先进的挤出法生产柔性版的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2008年,华光仅有一种柔性版R394上市;2010年华光开发出了R284;2011年以后,快速地开发出R635、R550、R394-II、R170LS等厚版薄版24种,形成了柔性版的系列化,这些柔性版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
在国内柔性版行业,华光2011年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2014年迅速提升到35%以上。华光柔性版还出口美国、韩国、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柔性版研发的速度和力量。
抓住柔性版研发的牛鼻子
为什么短时间能取得上述进步?我想最关键是我和团队持续不断地探索、学习、创新,吃透了柔性版核心技术,抓住了柔性版研发的牛鼻子,可以很快调整配方,满足客户需求。
我一直提倡研发人员要有战略思维。做这个产品,要考虑下一代产品。常规版系列化研制完成后,要不断进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在常规版研发中我和团队已经布局下一代激光烧蚀数字化柔性版。说实在话,研发这个版,困难多。我和团队历经黑膜涂布不匀、透光点、套印不准等多次失败,可我们不怕,越是这样越是要下决心攻克它。我们与公司其他部门联合,公司领导、车间技术员、研发技术人员,为一个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在这种紧密协作、你来我往研讨中,2014年3月中旬,华光终于有能力研发出国产的数字化柔性版。
近5年,我和我的团队持续不断地研发,开发出11种数字化柔性版,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高端数字化柔性版的国际垄断。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华光数字化柔性版由2015年销售不足5000平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12万平方米以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目前,我和我的团队在自平顶网点柔性版、金属基柔性版、热显影柔性版等方面的研发均有突破,产品有望在未来2~3年投放市场,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这也将进一步引领中国柔印行业发展,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在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奋斗,在奋斗中创新,我和课题组陆续申请了25篇柔性版材配方、工艺专利,获得授权16篇,基本实现了柔性版专利系列化。我收获了成长,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阳豫宛大工匠、中原大工匠、毕昇印刷新人奖等多项荣誉,同时先后获得航天创新奖、航天发明二等奖、中国优秀专利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成长中强大 在强大中成长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为了不落后,需要储备最新前沿知识。每一年我都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阅读最新技术文献不少于50篇,至少写1篇柔性版最新技术综述。
我内心对知识的追求是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自己掌握的知识要成体系。这样,就会在成长中强大,在强大中成长。
接下来我们的研发任务依然很重,水洗树脂版、套筒等多个项目已经立项筹划。华光胶印版材2019年收购柯达厦门胶印版材工厂,具备了世界一流的胶印版材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乐凯华光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方向明确。我将一如既往主动承担这些课题,拥抱这种变化,尽全力做好这些项目的研发,为乐凯华光、南阳、中国印刷业的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柔性版研发愈深入,我的梦想就愈强:华光、杜邦、富林特三分天下!这事业,值得我做,值得华光人做!我相信,只要我、华光人,大家一起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柔性版三分天下、华光成为世界一流的系统服务商的愿望必将实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