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高校校长引古诗词勉励“后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希望同学们顺应时代潮流,不负时代使命,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力,真正成为担当时代重任的经世济民之才。他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就需要同学们拥有在挫折中不断奋起的坚韧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各种条件,但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强不息;一个人要有梦想,因为这才是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以“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鼓励学生“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讲到: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是坦途,疫情不常有,困难却常在,直面困难需要勇气,挑战困难离不开坚韧,但跨越了困难便是成长与历练。
“弘毅”一词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正如朱子所言,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刚强而有毅力,因为责任重大,路程遥远,读书人应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职责,终生奋斗,至死方休。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http://culture.people.com.cn/NMediaFile/2020/0629/MAIN202006291521000127344717140.jpg
“云毕业”典礼,李元元为线下毕业生拨穗正冠。图片来源:华科大官网
在“云毕业”典礼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以“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鼓励同学们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的不竭力量。他提到,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秉持家国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出自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意思是我虽有感于时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一想到报效国家,便常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剑而起。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同以往。高校校长以师者之心点亮明灯,既有劝勉学生珍惜光阴、终身学习之语,也有勉励毕业生不忘初心、铭记家国情怀之言,希望“后浪”们,开启人生新阶段的大门,谱写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综合高校官网、人民网教育频道、中新网、中国教育在线等)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以“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叮嘱同学们越是复杂就越要专注甚至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他谈到,人一生有效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关键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来,只有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目标不断往深里走,才能源源不断的从井里把一桶一桶的水给打上来。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出自《庄子·知北游》,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时间如梭,青春年华也是忽然而已,所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出精彩真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引用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提倡同学们要终身学习,他表示,作为达到国民教育高级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同学们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即使走出了校园,也依然能够保持对读书、对求知的热爱。
正如刘利所说,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不断扩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持续读书和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够在知识创新的大潮中保持独立,为自己的人生进步和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勉励同学,要守护好自己的初心,在壮阔的人生道路上笃定前行。他表示,初心是至真至纯的赤子之心,坚守初心就是坚守职责。无论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肩上的职责永远不舍,肩负的使命必须达成。
http://culture.people.com.cn/NMediaFile/2020/0629/MAIN202006291519000492970403943.jpg
“云毕业”典礼,清华大学师生相聚线上线下。图片来源:清华官网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意思是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自己走得有多远,无论收获多少荣光,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希望同学们顺应时代潮流,不负时代使命,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力,真正成为担当时代重任的经世济民之才。他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就需要同学们拥有在挫折中不断奋起的坚韧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各种条件,但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强不息;一个人要有梦想,因为这才是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以“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鼓励学生“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讲到:人生的道路不会永远是坦途,疫情不常有,困难却常在,直面困难需要勇气,挑战困难离不开坚韧,但跨越了困难便是成长与历练。
“弘毅”一词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集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正如朱子所言,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刚强而有毅力,因为责任重大,路程遥远,读书人应把实现仁德于天下作为自己的职责,终生奋斗,至死方休。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http://culture.people.com.cn/NMediaFile/2020/0629/MAIN202006291521000127344717140.jpg
“云毕业”典礼,李元元为线下毕业生拨穗正冠。图片来源:华科大官网
在“云毕业”典礼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以“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鼓励同学们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的不竭力量。他提到,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秉持家国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永远记住“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出自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意思是我虽有感于时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志,但一想到报效国家,便常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剑而起。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不同以往。高校校长以师者之心点亮明灯,既有劝勉学生珍惜光阴、终身学习之语,也有勉励毕业生不忘初心、铭记家国情怀之言,希望“后浪”们,开启人生新阶段的大门,谱写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综合高校官网、人民网教育频道、中新网、中国教育在线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