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意的“夕阳红”——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殷殷嘱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温暖回响
乌鲁木齐黄昏时分,火红的晚霞铺满了天际。两鬓斑白的王军坐在朝西的阳台上,听着他最爱的《定军山》选段。王军,河北人。二十世纪50年代支援新疆来到乌鲁木齐。如今,他是一个地道的新疆人,子孙三代都扎根于此。试问乌鲁木齐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40.1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18%,位居全疆前列,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温馨的环境,安详的生活,让居住在乌鲁木齐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2019年10月16日,在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南山社区“情暖夕阳”日间照料中心,辖区老人正在通过触摸屏点餐。
需求
家门口养老 按需“点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2018年末,78岁的王军摔伤后做完手术回家休养,儿女上班忙,难以周到照顾,也曾聘请保姆,但因康复护理的需求难以适应。
2 019年1月,高新区(新市区)锦江社区仁和养老护理院开在了王军家的门口,依托社区为老人提供“机构、居家、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除了为失能老人提供全护理服务外,还兼顾社区日间照料。
最初的三个多月里,王军在护理院的康复训练室做康复,恢复健康后,便常去娱乐室和其他老人交流。王军说“:都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就是我现在晚年生活的样子。”
老年人大抵可分为能自理、部分失能、失能三类,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年人,需求也不尽相同。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是其中最迫切的。
年过七旬的吴传敏夫妇住在水磨沟区清泉社区。从2019年7月开始,吴传敏通过水塔山片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享受到了助餐服务。吴传敏说:“周一到周五不重样,荤素搭配还有粗粮。”
市场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听说养老社区下半年可以办入住,我们已经预定了公寓……”5月5日,家住太原路的马姝仙又一次了解维泰养老社区的情况。她说,家里5人有养老需求,分别是90岁的公婆、84岁的母亲和62岁的自己和老伴。“我们都想有个高质量的晚年。”
4年前的白鸟湖新区科创路西四巷是一片荒地。4年后,乌鲁木齐规模最大、新疆首家综合性智慧养老社区已建成,可容纳2200人。
“我们看好养老市场,也坚信能有作为。”新疆维泰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赵媛媛说。
2014年至今,乌鲁木齐市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审批手续精简,还有优惠、补贴……这让付秀清看到了发展前景。她在米东区办起老年公寓,并利用公寓资源托管周边多个社区居家养老试点。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王艳荣说:“从兴办养老机构,到养老床位的完善,再到专业团队向社区延伸……社会力量的进入,意味着政府力量能够有效解放出来,更多地放在兜底保障与引导监管方面。”
公平
政府能兜底 群众心有底
在来到市养老福利院之前,徐立是“三无”(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人员。2014年9月,一场疾病袭来,他接受治疗后来到了养老院。
“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照顾我,一日三餐精心准备,还有社工和老年朋友陪伴,我觉得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才能在这安度晚年。”徐立说。
“像徐立这样的老人,属于特殊保障对象,由政府兜底保障。我们公办养老院必须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市养老福利院院长马明丽说。
养老事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府能兜底,群众心里就有底,才能避免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养老公平问题。
为此,民政部门定期巡访、主动服务,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三无”、低保低收入等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2014年至今,乌鲁木齐市落实福利制度,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权益,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投入资金816.3万元,累计为600余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王军说:“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和嘱托已经变成了现实,夕阳无限美,明天会更好。”
乌鲁木齐新姿
幸福有质感 城市添温度
乌鲁木齐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40.1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8.18%;
乌鲁木齐市有养老机构39个,养老床位5600余张,其中民营机构33个。自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累计投入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达4536.8万元;
乌鲁木齐市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村)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幸福互助院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692个,较2014年增长了1.8倍;
2018年启动“幸福工程”,乌鲁木齐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增发300元“暖心”红包,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1亿元,惠及乌鲁木齐5.9万名老年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家和万事兴,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将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统计显示,乌鲁木齐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40.19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8.18%,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增速快、高龄老人比例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未富先老”等特征。
近年来,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将养老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将老年康养项目和社区养老试点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提升高龄补贴等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养老服务业实现跨步发展,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8年,启动“幸福工程”,切实保障乌鲁木齐市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乌鲁木齐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增发300元的“暖心”红包,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1亿元,惠及乌鲁木齐5.9万名老年人。
2019年,乌鲁木齐市35个社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健康管理等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今年,乌鲁木齐市将围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目标,通过改造、新建、配建等方式,新建(改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40个,引入专业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并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乌鲁木齐老年人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养老机构39个,养老床位5600余张。其中民营机构33个,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85%,社会力量已成为乌鲁木齐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自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累计投入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达4536.8万元。
市民政局局长吴霆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把养老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感言
●尚北社区居民钟慧芝:我今年65岁,颈椎和腰椎不太好,经常要去很远的地方理疗,家门口有了养老试点,走路5分钟就能到,医疗设施、娱乐设施都齐全,方便多了。
●绿谷社区居民郭维繁:我今年79岁,喜欢书法,以前就自个儿在家画。去年大绿谷养老公寓的活动室开放了,我结交到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每天聊不完的话题,生活在乌鲁木齐很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