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大管理”,让管理纲举目张
摘要:为更好地解决人的问题,我们需要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推行三大管理,让管理纲举目张,实现领导管人,流程管事,真正抓好客户、流程与绩效三件事。1、 “三维一体”管理
“三维一体”管理是指:
目标和计划管理
预算管理
绩效管理
三者形成有机的一体化管理。
目标、计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线,明确了公司经营管理方向、期望、要求、途径和方法,核心目的始终是最大限度地提升盈利能力,目标和计划是“纲”,其它活动则是“目”,纲举才能目张。
提升盈利能力关键是开源节流,开源是解决企业市场和发展问题,节流是解决企业成本和管理问题。对企业内部来说,关键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必须是事前、事中控制,不是事后控制,不是仅仅依据财务报表控制。成本控制主要制度便是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目的有三:控制资金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控制成本,不是用了再算,而是算了再用,精打细算使用;控制资金使用方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分配资源。绩效管理则是通过与薪酬体系结合构建持久有效的利益机制,保证目标、计划实现、预算有效执行的基本制度。
员工的价值体现在能否为公司创造绩效,领导的价值在于能否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卓越绩效。“三位一体”管理实施,意味着企业基本管理模式和框架的形成。
2、 问题管理。
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世界上再优秀的企业也不能例外。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问题,这个企业已经破产倒闭了。伟大企业比普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会少,无非所面临的问题层次不同而已。像华为这样世界超一流的企业面临着更多问题。华为既有成为通讯业务世界老大后进入无人区后迷茫,也有在超级大国美国打压之下如何有效反击的困境。华为的迷茫和困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大多企业的迷茫和困境则是我们的担忧。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不断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绩效、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推行问题管理。
人的一生充满着问题,是在问题丛中出生的、成长的、成熟的、衰老的,最终殊途同归。谁都不能例外。人出生的时候,紧握着小拳,蹬着小腿,哇哇直哭。小生命非常勇敢,尽管初来乍到人间,感受到人间众多问题,但是毅然决然地准备迎接挑战。人死后,撒手西归,双手是松开的,双脚是伸直的,对他来说意味着一切问题已经随风飘逝。
员工的价值是什么?为企业创造绩效。领导的价值是什么?带领团队创造卓越的绩效。绩效管理就是如何实现绩效改善、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管理,但是绩效改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指标达成,关键是问题解决。
因为指标达成与指标设立高低和运行环境有关,指标设立低自然容易达成,宏观环境好指标就比较容易达成。在制定指标方面,经营者总是倾向于把指标定得高高的,部门经理总是希望指标定的可以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这就形成上下博弈。一旦形成上下博弈,输的大多情况都是上者。这种指标博弈的结果,即便指标达成,实际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并未意味着提升,只有问题的解决才是实实在在的绩效改善,盈利能力的提升。
管理干部的价值在哪里?不是报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越大越多越早,其价值就越高。因此我们推行绩效管理,必须推行问题管理。管理干部应成为问题终结者,不能成为制造问题者,更不能成为问题的推波助澜者甚或兴风作浪者。
3、 动态管理。
管理的目的、对象、场所、内容、时间、情景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有效的管理,应能够及时围绕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策划、计划,提出对策,调整策略,控制进程,保证重点,改善过程。
动态管理不是随性管理、随意管理,不是踩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管理,更不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动态管理应该始终围绕企业目标展开,坚持管理的基本规律、原则和底线,随人而变,随情而变,随事而变、随境而变,根据不同情况推进各项工作。绩效管理旨在提升能力,改善绩效,动态绩效管理是核心所在。
通过三大管理,在企业要真正做到“领导管人,流程管事”。
如果做不到这点,就会出现管理层次严重颠倒、错位的混乱现象,出现“领导往下走,员工往上看、问题往上跑、人才往外流”的怪象。
领导越来越关心基层的问题,并经常亲自出面解决基层问题,因为基层许多问题只有您领导能搞定,于是基层会有更多的问题让您领导搞定,等着您领导来决策搞定。由此您领导深陷执行力、责任心、事务性问题困扰,结果您领导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问题却越来越多。
基层呢,因为由您领导来搞定,搞定的责任是您领导的,把问题抡给您领导解决,越来越依靠领导,越来越善于管理领导甚至指挥领导。等待领导决策拍板,一边牢骚满腹,磨着烊工;另一边不断往上看,埋怨领导,甚至指责您领导没有帮他解决问题。
因为戴明说过:80%以上现场、基层的问题,是制度、领导造成的。好像很有道理。领导往下走,深陷事务堆中,难得走出去,难得静下来,喝咖啡吸取宇宙能量,就会孤陋寡闻,就会缺乏远见,没有远见的企业,只顾低头拉车的领导,也就没有企业的未来。大家看不到企业未来,也就缺乏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士气,员工尤其是人才就会频繁流动,企业陷入走马灯似的经营管理动荡之中,企业还有希望吗?希望还能在田野上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