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彩云般绚丽 发表于 2020-7-20 13:43:49

从打工小伙到文学青年的蜕变

1、拖着一皮箱书,在珠三角大地上漂泊

2003年非典时期,我初中毕业,因为考不上高中,家里也没钱给我交择校费,从此我告别了学业生涯。在家种了两年生姜,由于那两年生姜不卖钱,投入的一万多元都亏光了,刚好又赶上21世纪的打工潮,于是三年后,也就是2006年,我也收拾简单的行李,跟随前我两年就出来工作了的表哥南下广东佛山打工。

因为学历低,我自然只能进厂。第一次进的是一家印花厂,在调浆房打下手。调浆这活你能想象到有多脏就有多脏,调浆房的地面上整天都是湿漉漉的,还到处是洒出来的浆料,要穿着水鞋上班不说,由于调出来的浆料五颜六色,往往你穿一身衣服进去,一个上午下来,这身衣服基本上就不能穿出去逛街了。

调好浆料后,我们(两个人)还要自己用板车把浆料拉到各个生产车间去,浆桶有大有小,最重的是装60公斤的齐胸大胶桶,每一板车我们要拉上五六桶。我个子小,拉车倒不是问题,最耗劲的是抬浆桶上下板车的时候。还有就是几天几天就需要把一些废浆处理掉,那真是又脏又累。



做了一年多,我离开了那里。之后我先后呆过印刷厂、塑胶厂、五金厂、电子厂、灯具厂等,做过普工、修理工、组长、QC等职位,走过佛山、中山、深圳、东莞等诸多城镇。那时候我的工资基本都不高,因为进的都是一些中小型工厂,大厂听说管理太严格,就从没想过要进去。

我虽然考不上高中,但从小就写得一手好作文,所以到了中学后,心里就一直有一个作家梦。出来打工后,没有任何技能的我,自然就把所有的希望和出路,都寄托在了写作这条路上,期望能通过写作跳出每天三点一线的工厂生活。

于是不管漂到哪里,由于工资低,我不怎么买衣服,但很喜欢买书,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是为了向别人学习,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读书时代的书荒。在业余时间,不管多累,我都会坚持读书学习和在摇摇晃晃的铁架床上写稿。所以在珠三角到处漂泊的路上,跟着我最多的,就是一皮箱书了。

2、坚持不懈,圆梦东莞

然而我想的太简单了。虽然读书时我作文写得好,但离在杂志发表的水平还很远,加之我不会用电脑,都是手写稿,字又丑,所以投了几年稿,几乎全是泥牛入海。不但被一些工友当面嘲笑打击,说我一个初中毕业生,这辈子是不可能发表得了文章的,更不可能成为作家!他们说那么多高中生、大学生都发表不了,何况是我这种只有初中文凭的。

因为之前我也读过一些作家的传记,在他们成名之前也被如此打击过,所以对于工友们的打击,我当时并没有怎样放在心上,我觉得有一天我一定能发表作品,我也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但是投了很多稿子都没能发表一篇文章,有时候我也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



2010年,我从深圳辗转到东莞石排一个叫福隆的工业区,进的是一家做音响光学头的电子厂,依然是普工。4年过去了,我依然发表不了文章,这使我很焦虑!但是除了写作,我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想做生意不单没本钱,我也没有做生意的头脑。爱好文学之外,我也喜欢画画和唱歌,但是我知道这两门艺术都很烧钱,根本不是我们这种穷人家所能承担的。只有读书写作,应该要算是提升自我、走向成才之路最低的门槛了。

而且吧,我觉得自己在写作上还是有一定优点的,我拿自己的文章跟在打工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文章作对比,我觉得自己的文章更具思想性和文学性,之所以还没能发表,只是还差了那么一点火候,让我就此放弃我不甘心。

我就这样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同时开始到网吧学习用电脑修改稿子投稿。因为住的是集体宿舍,不敢买电脑,只好每回都到网吧。那时候在网吧里,我应该是个另类,周围到处充斥着打游戏、看电影的声音,只有我是在修改稿子和投稿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0年秋天,我人生的第一篇文章,终于在当时被誉为打工文学期刊巨星的《江门文艺》发表了,当知道消息的时候我甭提有多高兴了,杂志上市后,等不及杂志社寄样刊,自己跑到报刊亭掏钱买了当期的杂志,蹲在路边连看了三遍自己的文章,仍觉意犹未尽,毕竟我等这一天等得实在是太久了。

从此开始陆续地在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在《江门文艺》就发了好几篇,作品有散文,有诗歌,那时候还没能发表小说。不过因为有之前被打击的经历,我比较低调,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发表文章的事。直到偶然有一次被车间的一个大姐发现,跟我借了杂志去看,又告知了她老公。她老公是人事部主管,加之我们生产主管住他们隔壁,经常在一起吃饭,她又跟我们主管说,这事开始在厂里流传开来。

刚开始两个主管都不相信,我们生产主管说绝对不可能,他觉得一个初中生能发表文章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直到后来我陆续收到样刊,每回那个大姐都要借去看,他们这才相信了,她老公说:“没想到我们这间小厂还藏龙卧虎啊!”后来人事部主管负责报栏工作,他每期优先向我约稿并支付一定的稿酬。我也因为发表文章先后被提升为修理工及组长。

后来我根据在东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业余时间写了一部打工题材的长篇青春小说,名叫《愿我们终会与幸福相见》,花了四个多月写完初稿,总23万字,但写完后我一直不满意,历经七八次增删修订,耗时5年之久,于2016年参加掌阅文学首届全国创作大赛,获入围奖并2017年电子书上线,截止目前近300次分享,阅读量逾30万次,在掌阅书城遥遥领先于所有的(包括几位名家写的)打工题材作品。

3、跳出工厂,实现多重身份转换

2012年初,我没有回东莞,而是到佛山那边投靠一个朋友,做上班比较轻闲的QC工作。在佛山的两年,业余时间我给两本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新兴文学杂志义务做编辑,杂志名叫《微文学》和《青春随风》。开始是组稿编辑,后面因水平得到内部编辑同仁的一致认可,推荐我担任副主编,因此半路出家的我积累了一些编稿和审稿的经验。



至此,我觉得自己是时候要跳出工厂,去找真正的编辑工作了。2014年4月我辞职,先是前往深圳,因为那时有个很好的文友一直邀我到深圳发展,说深圳机会多。但到了深圳我没能找到编辑工作,后来不知怎么的突然很想回东莞来,回到东莞后,不久后在南城一家知名文化公司找到了编辑工作。

其实得到这份编辑工作算是我运气特别好,那时找了一个月的工作,我已经快没辙了,即将面临着可能又得回到工厂上班这个怪圈的危险。好巧不巧,还在佛山时我曾在那家文化公司承办的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但直到我来到东莞的时候还没收到样刊,我于是联系了主编并亲自到他的公司取样刊。

到了他的公司才知道,他既是主编也是老板,他泡茶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和我聊了聊,当知道我正在找工作后,他夸我诗歌写得挺好的,说他的公司也正招一名编辑,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他的公司上班,我自然欣然答应去上班,倍感好运。

这是我打工生涯重要的一次转折点,从此我正式跳出工厂,一直做着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一年后因某种原因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在另外一家网络技术公司转做公众号运营及文案,这期间业余自学了编剧知识并进行剧本创作,同时开始开通运营一些自媒体平台,如新浪博客及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号、大鱼号等。在这家文化公司做了将近三年,因为想再一次证明自己,我辞职出来做一名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与运营自媒体。

至此,虽未能大富大贵,也未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但仍感谢不因学历低而给自己设限的自己,感谢一路坚持不言弃的自己,终有一天活成了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做喜欢的事,写想写的书。同时也因写作而结识不同圈子的人士,如作家、编剧、导演、演员等,不时合作与聚会,畅谈梦想和人生,此生已备感幸运!

打工直通车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践行“精准扶贫,就业先行”的理念,针对如何解决农民工安全就业问题,投入强大的媒体资源和技术研发团队,全新开发的“电视媒体+互联网+县、乡、村工作站+智慧终端设备”为一体的综合性安全就业服务平台。通过遍布县、乡、村的智慧终端设备,打造“互联网+安全就业”的新模式,真正让群众足不出村,实现就业全国名企大厂的梦想。

来源散文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打工小伙到文学青年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