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0-7-21 20:12:17

连接大需求 “一条龙”就业扶贫

      来源:广州日报
  17岁的朱羽正强烈地期待着在广州开启一段新生活。作为广州港集团班的一名学员,他很快会如愿成为广州港集团的正式员工。只要肯努力,他可以到广州港技校完成本科学业,还有机会在广州安家,把父母也接过去。如今,在贵州毕节与黔南,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像朱羽那样,借助广州就业扶贫提供的平台和渠道,努力蹚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凭借造血式的就业扶贫,拔掉“穷根”、泽被后代不再是梦想。仅今年以来,广州协助毕节市、黔南州稳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25601人,其中毕节17387人、黔南8214人;累计线上推送优质空缺岗位超过5.5万个,广州市各区线下提供劳动岗位超过1.36万个。
  广州灵活推进就地就业,持续带动转移就业,精准打造就业扶贫基地,多点发力帮助贫困人口“抱团”脱贫、实现“凭技能吃饭”的转变,从“质”与“量”两方面不断提升就业扶贫水平,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局面。
http://nmg.workercn.cn/html/files/2020-07/20/20200720085221720157397.jpg
>
绣娘专心制作苗绣。
  就地就业“活” 绣娘回家舞起“指尖芭蕾”
  烛火跳动,手指翻飞。在毕节市织金县绮陌街道中营村的蜡染刺绣专业合作社里,苗家绣娘手捏铜片蜡刀,在烛火上略一停留,随即蘸着黑色蜂蜡,在白布上画了起来。只见寓示吉祥的锦鸡纹仿佛飞上了画布,寓示生财的水波纹好似滚动着涌现出来……
  “背着娃、画着花、养着家”,不是梦想。蜡染刺绣也可以叩开脱贫致富的大门,成为远近闻名的“指上芭蕾”。
  “开始的时候,也有人不看好。”茶店乡海马合作社的创始人罗英告诉记者,苗家儿女为生计走南闯北,常常到浙江和广东的工厂里求职务工。鲜有人能料想得到,有朝一日,祖辈传下来的手工艺能够走出大山,被外面的市场所追捧和青睐。随着绣娘一个接着一个摆脱贫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海马合作社由创立时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60人。
  “家门口”就业,须有产业作支撑。“有‘广州力量’撑腰,绣娘很有底气。”织金县妇联主席黄英如此感慨。近年来,在唯品会等广州企业的影响下,织金的蜡染刺绣逐渐被市场接纳,产品覆盖家居、服装、箱包等诸多领域。专业合作社和手工绣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7年底,织金蜡染刺绣与唯品会成功“牵手”。2019年11月29日,织金苗绣正式通过YY互动直播平台开启“带货之旅”。在与市场的接触中,开发传统手工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企业会把设计纹样交给苗家人,借助他们的蜡刀和纯植物染料进行加工;企业也会通过与苗家人的技术合作,把传统纹样嫁接到各种时尚产品中去。
  “家门口”就业,须有人才来引领。在广州的对口帮扶下,织金人频频进入大学、企业考察、学习和交流。从加工成品到直播带货,苗家人逐渐掌握了让蜡染刺绣成为“商品”的方法。苗家人会自豪地告诉远方的客人,织金绣娘不仅登上了伦敦时装周的舞台,而且已经到世界各地去讲学和推广。
  如今,织金蜡染刺绣等文化产业已累计实现产值1亿元,专业从事蜡染刺绣的手工艺人达5500余人,带动了2万余名绣娘创业就业,2300多名贫困绣娘实现增收。一把蜡刀、一根蜡烛、一张布匹……不仅能绘就山川日月,而且能绘就美好生活。
http://nmg.workercn.cn/html/files/2020-07/20/20200720085221615789333.jpg
黔南州都匀市春晖小区,主妇在南粤家政课堂学习育婴知识。
  转移就业“忙” “南粤家政”异地引流吸粉
  “宝宝抓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塞,所以一定要对‘四具’(玩具、卧具、餐具和家具)认真消毒。”在黔南州都匀市春晖小区内,老师正在新一期家政职业技能培训班上讲解育婴技能,吸引了社区里各个年龄段的主妇。她们头戴清一色的头巾,身着印有“南粤家政”字样的粉红马甲,在课堂上聚精会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接大需求 “一条龙”就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