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0-7-24 12:14:13

你是在健身,还是在“较劲”?

      王女士10年前爱上打羽毛球。但是从2018年开始,她的右腿膝盖总是隐隐作痛,接受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王女士酷爱打球,治疗期间每周仍保持打两次球,打完羽毛球后症状又会反复。近期,王女士参加了一场连续两天的业余比赛,赛后她感觉症状加重,去医院拍X光片,发现半月板损伤。
  张先生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从2015年5月开始跑步减肥。最初每天5~8公里,每周4次,减肥效果明显。半年之后,他加入了一个“跑团”。看到跑友进步很快,张先生也开始加码训练,每天跑12公里,每周四次。三个月之后,他左脚脚后跟下面开始疼痛,去医院打了一针封闭不疼了,便继续跑。2016年4月和5月,他参加了两场半马比赛,每次跑完后右脚脚后跟都疼。他一边抹药一边坚持训练,半年内又打了两次封闭,当年年底还参加了单位运动会男子800米比赛,忍痛跑完获得第一名。当到达终点时,他的右脚突然无法走路,被同事送到医院急诊科,经医学影像诊断,张先生右脚跟腱部分断裂。
  运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杨渝平说,看完上面的病例不难发现,他们造成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超负荷运动,造成了肌腱和周边软组织慢性炎症。由于未及时休息调整,继续超量运动,加重了炎症病情。运动员因为有成绩的要求,长时间的休息不太现实。但是对于普通人,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休息调整的,一般的损伤基本都可以自愈。如果受伤了还继续运动,最终会导致损伤难以修复。此外,挑战极限应该在非常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状态保障下才能去尝试,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普通健身人群来说,还是应该放松和摆正心态,运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根据自己身体的适应能力运动,到了疲劳点就要休息。
  每周两三次有效运动足矣
  杨渝平指出,大多数人是在工作之余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运动过少甚至不运动,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下滑,而如果运动过多,又可能在工作时精力不足,疲劳困倦,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了解自己的身体、合理控制运动量,是预防慢性运动损伤的关键。认识自己,估计出自己能够承受的运动量,是每个人在开始运动之前都要做的事情。
  那么如何控制运动量呢?具体说,每隔几天进行一次运动、每次运动多长时间比较好呢?根据人体运动能力的积累和疲劳消除的原理,一般建议每隔2~3天进行一次强度适中的有效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一周进行2~3次有效运动就可以了。
  什么是有效运动呢?运动员通常会用运动后心率等标准来衡量,但对于普通人,我们可以把疲劳感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指标。不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但如果过于疲劳,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身体的疲劳点,达到疲劳点的运动就是有效运动。
  如果运动中有口干、心跳加速、头晕、嗓子眼儿“冒烟”等感觉,这个时候身体其实在提示你:该喝点儿水、休息一会儿了。如果休息5~10分钟,感觉恢复了,那就说明刚刚到疲劳点。这就是比较简单的自我判断办法。(据《北京日报》)

小贴士
  打封闭针要遵医嘱
  体重超标的人在弹跳和奔跑时,自身体重会对膝盖和脚产生很大冲击,因此应选择跟体重相适应的运动。例如,体重超标较多的人,尽量选择关节负重较小的运动,例如游泳、骑车及椭圆仪等健身器械锻炼。
  很多人都听说过打封闭针的疗法。封闭针的原理是将激素打到肌腱组织局部,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但也可能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坏死。因此,受伤后是不是应该打封闭、何时可以打封闭,都是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运动医学医生来帮患者决定的。
  要避免运动损伤,需要学习一些科学健身和运动医学知识,以便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运动前的热身不仅可以降低伤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快速激活肌肉、活动关节。热身过程中不断加快的运动频率,也会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慢慢适应将要开始的运动所产生的负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是在健身,还是在“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