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蛋子
宋波“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36年前,十八岁的我刚刚跨出校门,便走进军营,成了老兵们口中的“新兵蛋子”。
“新兵蛋子”,是老兵对新入伍战士的称谓,其实,入伍多年的老兵对比自己兵龄短的战友都称“新兵蛋子”。当然,口气不同,表现出的意思也不一样,有贬称,有嘻称,有爱称。当我自己成了老兵,有时也会对新战友脱口而出“个新兵蛋子”。
新兵就是新兵。那时的我,稚气未脱,青涩懵懂,不谙世事,一副傻傻的样子。对新的环境既怯生又好奇,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很新鲜。
胡子
新兵总是盼望早日成为老兵,可以展示肌肉,可以显耀技能,可以指挥新兵们干这干那,可以看着训练常常出错的新兵们哈哈大笑。我曾悄悄讨教于班长,班长是湖北人,乡音很浓,说话时嘴巴上下很用力,声音比较重。他告诉我,除了训练、言语、形体等表现外,最为明显的,就是胡子,。他说:每天早操后,和老兵一起洗漱时,看你比他们少了什么。于是,在一次洗漱时,我观察了一下,原来,少了胡子刀。我用手指在上唇摸了摸,又在下巴摸了摸,虽说已经十八岁了,可由于多年营养不良,成年的我还没有长出黑黑的胡子,只有稀疏的茸毛。班长笑笑对我说:你没有胡子怎么能成为老兵呢,去买把剃须刀吧,刮刮就能长出来了。“班长说的都是正确的”!我就跟着他到营房外的服务社,买了一款红铜色长方形外壳的T型胡子刀,有事没事就拿来在嘴巴的上下刮刮,左右刮刮。
某一天,真的发现长出了几根黑胡子,不过,那时我已不在新兵连,但我仍然是新兵。
后来,我终于成长为一名老兵,才知道,那是班长对我的忽悠。后来,终于在回忆中明白,新兵蛋子其实蛮可爱。
走火
新兵队列训练结束后,立马进入射击训练阶段。当时,我们的训练用枪应该是56式半自动步枪,5发子弹一装。第一次训练时,心里非常激动,看着这真家伙,脑子里总是想着儿时“打仗”时的自制“枪支”,总是想着战争影片里敌对双方打仗的情景。听完连长对枪的结构和描准动作要领讲解后,我们听口令卧倒,将标尺打到三,三点一线开始瞄准训练。可瞄着瞄着,我又突然想起了电影中曾经有枪走火的情节:一群敌军围剿我地下党人,一名敌军的枪突然走火,“砰”的一声惊动地下党人,得以迅速撤离,敌军长官气得踹了小兵一脚。回想完毕,新兵蛋子的我又想,咱手中的枪会不会走火呢?于是,就悄悄问身边的战友。
还没等战友回话,就感到屁股被大头鞋重重地踢了一脚,转头往后一瞧,原来排长一直悄悄站在我的身后,他怒气冲冲地瞪着两眼珠子看着我,然后狠狠的对我说:解放军的枪还能走火?如此强硬的反问让我无言以对,也不敢多问。只得涨红着脸憋着气盯着缺口、准星和靶心。但“解放军的枪会不会走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又不好也不太敢问老兵,怕再招来一脚,或者犯上政治错误。直到后来看到相关资料,才了解枪走火的多种原因。
小资
新兵很辛苦,不仅是在军事训练上,每天队列、5公里等让人体力透支很大。也表现在生活上,一个班10个人,一日三餐都是坐在地上吃,赶上下雨,就躲在走廊里站着吃。早晚饭只有一个咸菜,中午也只有一菜一个汤。当然,这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填饱肚子就成。
看着老兵们都有茶杯喝水,有些新战友也从家里带来了杯子,我也想买个水杯。一次跟着班长去服务社,就看中了一瓶扬州酱菜,瓶子可以当水杯,酱菜可以吃。晚饭时,正准备请班里的战友一起尝尝这扬州酱菜的味道时(肯定比那萝卜条好吃吧),带队干部走了过来,狠狠地对我说道:就你小资啊,大家都能吃,你为何搞特殊?我慌忙起立答道:我是买瓶子做水杯的,顺便才把酱菜吃了。“你还狡辩”,看着干部怒气冲天的样子,我没敢再说一句,委屈的泪水含在眼里,默默地拿起瓶子把酱菜倒在泔水桶里,空瓶子没有舍得扔,水杯还是要有的。其实,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到了部队,既没有小资的奢望,更没有小资的来源。没想到,刚到部队,因为一瓶酱菜,让我背上了“小资”这沉甸甸的思想包袱。
挑粪
那是刚到部队的第三天吧,在操场上操练队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招待所后面有一名战士,没戴军帽,没纪风纪扣,头发比较长,一看就知道是老兵同志。只见他右肩担着两只塑料粪桶,左手拿着长长的粪勺,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休息时,我便问班长,那位老同志是什么兵种。班长哈哈一笑,“种菜的干活,挑粪呢”。“啊,部队还要挑粪?”我自言自语道。我一直认为,部队每天都是热火朝天的训练气氛,战士们每天都天都是操枪弄炮,时刻准备打仗。要种田,咱农村有的是地。班长告诉我,当兵的,什么都要干,要种菜、养猪、做饭、放电影、烧锅炉,等等等等。那时我就想,千万别让我分到炊事班,要真的成了养猪的兵,可怎么写信向父母亲说啊。当然,经过新兵连经常性的教育,我终于认识到,革命战士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其实,几年之后,很多新兵下连队后都抢着到炊事班,养猪也好,做饭也罢,非常乐意。我担任连队主官时期,部队大兴养猪、种菜,一个连队有一整排猪舍,十多头猪,每个连队还要养老母猪生小猪仔,也算是那时部队的一大特色吧。所以说,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时光任冉,岁月悠悠。当年的青春年少,如今已是双鬓染白。一路走来,浸过风雨,也沐浴过艳阳;捱过凛冬,也享受过暖春。一路走来,有些记忆已经模糊,而有些往事,却难以忘怀。新兵连里,艰苦的训练,严格的要求,苛刻甚至粗暴的管理,可能会让刚入伍的地方青年一时难以适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但多年以后,再回味那段时光,就会觉得受益匪浅。
曾经是兵,一生是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