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挖洞建餐厅,防洪设施监管不能“开小差”
光明日报 朱昌俊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支流,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汛期防洪形势严峻,但秦淮河的防洪大坝被向内挖空十几米,多家餐厅、酒吧在大坝“肚子里”营业。在媒体报道后,涉事餐厅、酒吧25日已经停业并进行拆除。
一边是不少地段的步道、树木被淹没,甚至已经有水漫出河堤,渗向周围街道;一边却是坝体内部深度达十几米的酒吧、餐厅仍在正常营业。这样一种反差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下,无疑显得过于刺眼,也难免不让人对当地的防汛安全产生疑虑。
如专家所言,这些公然开进坝体内部的经营场所,对坝体安全的削弱程度要经过实地勘测后才能得出确切结论。但大坝挖洞建餐厅,已明显涉嫌违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南京市防洪堤保护管理条例》也明确,防洪堤管辖范围内不得建房。
事实上,从目前媒体的跟进调查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看,这一做法在规划、管理、审批等多个环节都存在明显疑问,且存在时间已长达6年之久。如果说在平时,对其合理性的审视容易被忽视,那么在今年的防汛形势下,该现象到底是否合理,责任出在哪,又当如何纠偏,是该有本明白账了,不能仅仅是一拆了之。
当然,这起引发关注的个案,所对应的防洪、拦洪基础设施监管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梳理近些年的公开报道不难发现,有关防洪堤坝的日常管理、河道侵占、违规建设等问题,在不少地方都有所出现。
如近期多地通报的防汛救灾典型问题案例中,就包括对水库疏于管护、坝体查险排险不力的现象;因河道侵占加剧的洪涝灾害风险,更曾在个别地方造成了引发全国关注的防洪责任事故;至于堤坝上违规建商品房甚至别墅的现象,也不时见诸媒体报道。而它们与坝体内部开餐厅的现象,都涉及防洪基础设施的有效监管问题。
近年来,在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力度。但是,防洪效果的保障,除了需要适配的基建投入力度,也还要有科学、有效的基础设施监管的支撑。这里面既有责任落实的问题,也有观念和意识的问题。
前者,主要指向防洪基础设施日常管理,是否获得足够的重视,它不仅需要避免重建设而轻监管、维护的治理窠臼,也要构建科学分工、权责明晰的监管机制,杜绝“九龙治水”的尴尬。应对这种局面,能否将防洪基础设施监管责任纳入“河长”制中,或值得考虑。
后者,则要把城市内防涝和外防洪有机结合,相关投入、维护、监管,都应该建立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避免失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些年城市内涝引发的“看海”现象,引发了诸多关注,与此对应,不少地方都提出了明确的治理规划,投入上也堪称是大手笔。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是,城市在防洪方面的投入,以及管理力量的配备,也应该有与其重要性相对等的重视。要知道,虽然大洪水对城市的威胁,在频率上相对内涝要低,然而其重要性却丝毫不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城市安全”。那么,相应的防洪应对,显然就不能仅是局限在洪灾来临之时。简言之,城市既要防涝,也不能忽视防洪。
“千里之堤,溃于蚁泬”。这是一种实指,也是一种虚指,也即包括堤坝在内的防洪基础设施的监管,同样容不得任何“开小差”,任何的松弛、疏忽,都可能带来大问题。且监管到位,才能实现对“蚁泬”的及时发现和补漏。可以说,对人命关天的防洪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眼下破纪录的南方洪灾,应该让各级部门和地方,对此有更深刻的体悟。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明确要求,要强化重要堤防、重要设施防护,加强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这一点,是应对此轮洪涝灾害的“紧急要求”,也更应该内化到日常的治理中去,确保所有防洪基础设施安全,都能经得起自然的考验、配得上民众的期待。 秦淮河大堤上的违建,到底谁知情谁负责?
南方都市报何小手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支流,由东向西横贯南京主城。汛期防洪形势严峻,但秦淮河的防洪大坝被向内挖空十几米,多家餐厅、酒吧在大坝“肚子里”营业。报道后,涉事餐厅、酒吧25日已停业并进行拆除,但有关此事的诸多疑点还有待解答。
按照规划,秦淮河上的堤坝被设计以抵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而如今大坝被挖空十几米,餐厅的最深处,甚至已经到达大坝中线部位,这些违规建筑是否会成为防洪的重大隐患?类似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报道提到,坝体内经常渗水,“最近没营业了,因为被水淹过,漏水漏的一塌糊涂,经营不下去了。”但即便如此,在采访中,也有业主认为,这些违规建筑导致的后果“没那么严重”,“没必要上升到这个高度!我不知道是不是违反规定,我们也管不到”。
这些违规建筑对坝体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可能需要专业人士做出判断,但影响的大小并不能改变违建的事实。更匪夷所思的是,根据一家酒吧老板的说法,他在大堤租门面已有6年,这一次是民众举报这些违规建筑才得以曝光,继而才有了后续的拆除动作。而对于这些违规建筑此前为何存在,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从规划审批的环节看,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宁分局在给举报人的回函中明确写道,秦淮河杨家圩段建设的建筑,没有查到相关审批信息。而作为河道的管理部门,对于关键坝体内存在没手续的建筑是否知情?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的回答再次给出了“我不清楚”的答复。
媒体报道有些餐厅仍在营业
报道还提到,上述酒店、餐厅的租金是交给江宁城建集团,那么,该集团或许对这些违规建筑负有直接责任,尽管其工作人员表示坝体内的餐厅的确没有规划手续,都是2014年建堤坝时的“临时用房”,但至于为什么能一下子“临时”6年还在出租营业?临时用房为何要用混凝土建设?他们同样说不清。
到现在为止,没有人为这些违规建筑负责,倒是其中一位酒吧老板的说法颇有深意,其表示,“目前城建集团的人一直没来,也没人给个说法。本来也没有手续,之前还被查处过。”
既无审批,这些建筑何以存在?既被查处过,为何这些酒吧、餐厅还能营业?如果说查处前的问题发生在江宁城建集团身上,那么查处后这些建筑又死灰复燃,恐怕相关的执法部门难逃责任,是执法不够给力,疏忽导致问题继续存在;还是某些关系处理得好,双方心照不宣?无论属于何种情形,在后续处理中,相关执法机构的责任不可忽视。
日前,江宁官方就此事作出回应,称已经进行调查,同时,区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将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防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期待这些违规建筑能够尽快被拆除,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但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违规建筑本就不应该存在。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何况规模如此庞大的违规建筑,此类乱象不容忽视,背后暴露出的执法问题,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