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0-8-1 10:57:01

“小干部”耍官威:谁给了他“权力的幻觉”?

中青评论杨鑫宇
最近,与“公职人员酒驾”有关的新闻,频频引发舆论热议。 此前,河北省保定市一名退休纪委干部李某某酒驾造成事故后并未当场接受酒精检测,便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此事余波刚刚平息不久,唐山市又有类似事件发生。

7月29日下午,唐山市丰南区残联理事长董某某驾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随即被交警认定有酒驾嫌疑。面对交警盘查,董某某竟然耍起了“官威”,拒绝接受酒精检测。令人欣慰的是,唐山交警并未理会董某某的无理要求,而是当场对其进行了强制检测。事后,警方针对此事发出通报,表示董某某正在接受警方调查,其血样已经送至司法检验鉴定中心。

从警方对当事人的处理上看,这起事件的性质显然不如此前保定市发生的类似事件恶劣。同样是在当地具有一定地位的公职人员涉嫌酒驾,唐山警方显示了公事公办、执法严明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不论是在保定市一度被警方放走的酒驾者李晓峰,还是唐山市这位试图施展“官威”未果的酒驾者董某某,显然都认为自己确实拥有某种“特权”。

尽管就结果而言,李某某很快就受到了追查,董某某也立即被依法依规处理。但是,在他们预期的“剧本”当中,故事情节却无疑并不应该如此发展。他们之所以敢于“拒检”,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法律和规则缺乏敬畏,而过于把自己的身份当做一回事。倘若他们能够想到:这样做并不能助其脱罪,而只会把他们钉到舆论的耻辱柱上,他们又何至于会有如此愚蠢的举动?从这个角度上看,用“权力的幻觉”形容他们的心态,可以说非常合适。

说穿了,纪委退休调研员也好,区级残联理事长也罢,都不过是地方上的“小干部”。在当地,他们固然可能有一定的人脉与影响力,但却并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大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公然违法、在酒驾之后拒绝接受检测的权力。但是,在实践中,恰恰是某些身处于国家机器末梢的人,容易萌生出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权力的“幻觉”。

在基层,初掌权柄的小干部,很容易受到周遭人士的讨好与吹捧。一方面,他们常打交道的人,基本上都是基层工作人员或普通群众,容易产生“我很厉害”的感觉;另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很可能对公权力的来源与运作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而盲目地认为自己当上了“官”,便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特权”。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个别人会“膨胀”起来,自以为可以凌驾于法纪之上。也正是因为这种“幻觉”的存在,我们才会时不时看到“某地官员酒驾拒检”“某地官员打砸店铺”“某地官员呵斥医护”等一系列新闻。

不过,如果我们仅仅把“权力的幻觉”当成100%的“幻觉”,恐怕也把问题想得太过简单。事实上,这种“幻觉”能长期在个别干部心中存在,就是因为他们本来不该拥有的特权,确实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得以“兑现”。

从党纪国法的视角来看,他们对自身特权的想象,当然是“幻觉”无疑。但在实践之中,小干部“耍官威”却未必不能得逞。在那些被新闻公开曝光的事件当中,“耍官威”的干部自然会被依法依规处理。但是在一些普通民众看来,“家中有官好办事”等落后观念却成为一种“民间智慧”。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既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让各级干部扫清脑海里的腐朽观念,建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现代权力观。同时,也要大力增进执纪执法工作的力度,让“官威”越来越难耍,给公众以切实的保障。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权力的幻觉”彻底成为一种“幻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干部”耍官威:谁给了他“权力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