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建设完美收官 向全面航天强国挺进
来源:人民日报经典的交响总有动人的序曲,传世的巨著总有非凡的序章。6月23日9时43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冲天而起、直上九霄,大气磅礴地在浩渺的太空谱写出中国航天强国交响乐的雄壮序曲,写下中国航天强国史诗的雄浑序章。
2016年12月27日,中国发布第四部航天白皮书,首次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航天发展愿景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并从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强大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航天强国,有一整套严密复杂的指标体系,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就是沿着这套指标体系不断跃升,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航天强国,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角度,那就是看其在主要航天领域的表现。通过考察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特别是美国,我们不难发现,航天强国有“三大标配”:自主、稳定可靠的全球导航系统,自主建设和运行的空间站系统,成熟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能力。
据此,我们观察中国航天,可以自豪地说,北斗三号收官之星成功飞天标志着中国积26年之功、数代人努力自主打造的北斗导航系统终于彻底完成了全球星座建设任务;为国际大家庭奉献了世界一流的航天基础设施,标志着中国经过一个多甲子的奋发图强,不仅成长为举世瞩目的航天大国,而且大踏步向全面建成航天强国挺进。
http://job.workercn.cn/html/files/2020-06/29/20200629095813037227964.jpg
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从服务自身到导航全球
“北斗”迈向综合时空服务体系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深刻认知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两个事件。一是1993年7月的“银河号”事件,当时被关闭卫星导航服务的中国商船“银河号”被迫在茫茫大海上抛锚停泊。二是2008年5月的汶川特大地震,北斗一代设备发出了来自震区的第一条消息,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一号终端机,通过独有的短报文不断从前线发回各类灾情报告,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信息依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