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0-8-12 04:48:49

丹心绘彩韵 铁血铸精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世上并无天生英雄,只因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

  2017年5月,中铁十四局中标扬子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二标段。扬子江大道是南京主城快速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个集城市隧道、综合管廊、过街通道、地下管理中心“四位一体”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典范项目。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629673634806.jpg

汉中门隧道封顶,建设者合影留念

  翻开花名册,发现承担十四局管段建设任务的十四局项目的职工,80后占83%,90后占近一半。有几位甚至看起来稚气未脱,被业主称为“一群生瓜蛋子”。

  而就是这一批年轻人,经过近千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如今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结构,离全面建成通车又近了一步。

  “黑胖大叔”变“白嫩帅哥”

  工程建设,土方施工再平常不过。但是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二标段水西门隧道、汉中门隧道这两个节点工程的土方施工可没有这么简单。

  两座隧道是在长1.2公里、宽73米的闹市区繁华的街道上,在既有行驶道路上下穿施工。而扬子江大道日均车流量高达8万多,全天平均每秒要通过一辆车,施工的同时仍要满足双向6车道车辆通行的要求,环保和安全要求极高。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656912439605.jpg

汉中门隧道施工

  应南京市政工程建设要求,项目部首批通过了南京市“差别化”工地的验收。但根据环保部门的审批要求,仍需要在规定时间段内(晚22:00至次日早5:00)才能进行渣土外运,工程出土外运难上加难。

  建设者们通过对现场的反复勘察,不断倒排工期目标,研究施工方案,本项目最难点是弃土外运。每周只有四天能够外运,弃土最近运到40公里,最远达到安徽的马鞍山,确保每晚出土300车。

  “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土拉出去!”

  在不到40米宽距的狭小施工场地里,满足桩基、冠梁支撑维护体系等使用大型作业机械作业的同时,还要对20余米宽的隧道基坑进行开挖,同时还要确保各类施工人员、机械、车辆在场内正常周转运作,维持工序之间的正常衔接,这对现场管理和施工协调也是极大的挑战。

  每天傍晚时分,都有大量“崭新”的渣土运输车穿梭在扬子江大道上,并准时在19:00整齐地停靠在汉中门隧道的围挡内侧,拼成一条“长龙”。并在22:00载着渣土准时出发,在项目工地和渣土弃土场之间周转往返,直至天亮。

  在长江下游夹江东岸扬子江大道车流与江流的汇影里,在这个狭小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和各类设备来回穿梭,现场紧张忙碌而有序。

  “今天任务还是很重,辛苦各位师傅们!咱开出工地的时候,一定在沉淀池里多走几遍,在洗车台把车冲洗干净咯。一定注意安全!”巩玉房负责着汉中门隧道的夜间出土施工,每批车出门前他都要这么啰嗦几句。“文明环保施工是现场管理的重点,确保每辆车都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地出门。”现场调度巩玉房介绍道。

  车辆运输往返期间,巩玉房就在工地大门和施工现场之间不停地奔波,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到位,并合理规划好今晚剩余的任务,确保运输流水线的正常运转。短短600米的施工场地,他一晚上要步行过20000步,确保了300车(约3500立方)渣土顺利外运,为后续作业工序提供了充足的作业面,保障了生产进度的按期推进。

  “轮班作业必然能轻松许多,但当前大干形势紧迫,工期压力严峻,工作交接若产生脱节,难免会耽误生产影响效率,我们的现场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负责水西门隧道夜间出土施工的何涛说道。

  “指到哪就打到哪,打到哪就胜到哪”,在复工后的大干动员会上,项目现场负责人孔德芒向大家发出“必胜”动员令。在复工复产全面攻坚决胜的这110天里,何涛和巩玉房这两个出土“铁人”百天如一日坚守在施工一线,在一阶段突击“卡控点”的60天内出土近9000车。随着5月30日凌晨5:00最后一车渣土被清运出场,项目部全面突破了卡控和制约项目生产整体进度的重难节点,“足量超额”完成了复工初期制定的各项目标,为隧道施工全面进入攻坚阶段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110天!在闷热潮湿的地下施工,两条隧道共出土20万余方,平均每天出土2000多方,原本晒得黑黝黝的“黑胖大叔”巩玉房瘦了20多斤,活脱脱捂成了“白嫩帅哥”。
 15人“治涌”突击队

  5月份长江水位,已经高于地面5米,而两条隧道的集水泵房的基坑有16米深,基坑开挖是重难点工程。

  “项目地处长江漫滩,距江不足300米,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如此大的水压,难免会有基坑渗漏的现象。”该项目副经理陈文豪介绍道。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722499216769.jpg

人工拌合进行堵漏封底

  在高水压下,基坑漏水会导致地质层里的砂质层随着水流涌出,产生“沙涌”现象,进而导致地面下沉,若不及时止水,将严重影响实体结构质量和现行道路安全,后果将无法估计。

  “必须赶在汛期之前把集水泵房抢出来!”孔德芒说。

  “在水西门隧道泵房开挖时,周边地质情况不乐观,我们虽然做足了准备,但我们的心还是悬在嗓子眼儿上。”项目部超前谋划,积极研究对策,依靠参考学习和实践经验,主要采取拌制速干水泥和导管注浆的方法对渗水基坑进行“内封外堵”,并重点加强对路面标高的实时监测,确保了顶管井、隧道施工的主体结构质量达标,并保证临边道路通行安全。

  “每次渗水虽然情况相似,但都不尽相同,通过技术交底给工人的方式执行抢险,难免会影响时间、降低效率,这种情况容不得险情有一丝扩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亲自上。”该项目副总工程师张学军表示。

  “每次接到基坑漏水的消息,感觉就像自家自来水管又破了一样,但是这种漏水可没有阀门开关,要用最快的方法进行外封内堵,否则会因涌水涌沙而造成空洞!”

  这样,副经理陈文豪和成体鲁、李国平等带领15个人组成的突击队上场了。

  项目质检部长李国平已经是“堵漏”的“老行家”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下到基坑里,靠人力拌和速干水泥,迅速把漏水点封堵上,并及时安排对周边地质进行进一步勘测,向泥沙流失的空洞位置里灌注水泥浆进行内封处理。靠机械施工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破坏,造成更严重的‘涌沙’现象。”

  根据施工安排,工程隧道以“仓”为单位进行顺序施工。逐仓开挖的过程中,建设者们保持着对地质环境的高度重视,时刻观察着渗水情况。水西门隧道泵房开挖前,他们在工区门卫处存放了许多胶皮手套、胶鞋、胶皮裤,并在开挖现场存放了许多速干水泥,目的就是第一时间用来应对基坑渗水的突发情况。

  在汉中门隧道、水西门隧道、集庆门顶管井三个工区,三个工区均存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情况,期间发生渗水状况时,以各工区长为首的项目管理人员,始终都能在险情突发的第一时间冲锋到施工一线。穿上雨鞋、带上胶皮手套、协调搬运物资,下到基坑里手把手地封堵漏水点、碰头研究止水方案。

  4月23日晚上,水西门集水泵房开始最关键的封底施工。15人突击队,为了节省时间,跳进了水泥坑,用人工拌和速干水泥进行堵漏封底,因为叉裤行动不便,他们索性不穿。水泥浆灌进了雨靴,烧坏了裤管,腐蚀了手脚,脸上也挂满了水泥污渍。在深达15米的基坑内,经过近20小时的突击施工,集水泵房顺利完成封底,突击队员几乎全变成了“水泥人儿”。封底施工过程中,孔德芒用手机拍下感人一幕,被勇士们的拼搏精神,感动到几度落泪。

  通过互帮互助和现场经验交流,各工区及时完成了对各类基坑渗水险情的有效应急处理,保质量、保安全确保了结构施工的顺利完成。
棉花堤前有“铁军”

  “夹江水位涨势明显,棉花堤渡口水位已超警戒线,并蔓延到公园通道,需要你们的紧急支援!”7月21日上午,项目部接到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防汛办的抢险救援信息。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736427712876.jpg

紧急驰援抗洪抢险

  短短20分钟,5辆车、30人、30把铁锹,项目部第一时间集结精干力量,将施工模式切换为抢险模式,赶赴汛情一线。在防汛办指导下,开挖蓄水池、填充沙袋、搬运筑坝……

  棉花堤渡口地处建邺区滨江风光带,距离项目部约6公里路程,周边居民、商业区、城市功能场所密集。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水位高居不下,已有蔓延趋势,防汛止水迫在眉睫。

  “兄弟们加把劲儿嘿、快点传向前嘿、一袋接一袋嘿、不停不觉累嘿!”抢险队员们喊着劳动号子,站在水中,将防汛沙袋向提口接力传送。

  经过近5小时的持续作战,项目部配合街道、城管等部门,有效阻止了水势进一步蔓延,并储备了大量沙袋库存,预防后续降雨涨潮,确保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特别感谢你们!街道已经在项目部管辖范围内分配了不少任务,防疫检查、雪中执勤、支援防汛,你们每次都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高效地配合我们完成各项任务!”抢险结束后,现场防汛负责人石如状紧握住项目部防汛抢险突击队队长路修超和路小林的手,激动地说道。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805176191675.jpg

担任防疫志愿者

  “这是我们该做的,在这里施工,我们就是一家人,后面的任务我们随时待命!”路修超回应道。抢险队员们主动请缨,装完了最后一车储备沙袋,才陆续撤回项目部。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南京市“入梅”“出梅”的关键时期。尤其今年,南方降水雨量大、来得急、持续时间长,给防汛形势带来极大挑战。项目部积极投身地方防汛抢险应急工作,被编入南京市建邺区应急抢险大队第二中队,在汛情期间随时保持战备状态,在战疫情、抗洪汛的关键时期,与地方抱团互助,共渡难关,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
用热血诠释“大爱”

  在举国战“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扬子江项目部积极响应“南京隧桥公司繁星志愿者服务队”无偿献血号召,在5月9日下午,组织7名党员志愿者和17名青年志愿者自愿报名参加了献血活动,为缓解南京地方医疗供血压力,促进地方医疗秩序加速恢复做出了努力。
http://build.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07/20200807155813261468771.jpg

义务献血

  “小姐姐,我身体素质好得很,可以多献一点,你多抽点吧!”朴实爽朗的青年学员张祺和工作人员似开玩笑但又非常认真地说道,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有参与这种有意义活动的机会我一定要参加”活动前,张祺向组织“请战”。

  献血现场,在江苏省血液中心医务人员的指引下,志愿者们填写征询表、健康征询、体检、血液检测。他们始毫不犹豫地卷起衣袖、伸出手臂,用一袋袋“热血”传递出爱国爱企爱家的高尚情怀。

  党员张学军已经是第八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了。“看到项目发起的倡议通知后,我算了算时间,距离上次献血刚好6个月时间,也没什么犹豫就报名了。能在这种特殊时期,我能出一份力,更感觉无比光荣。”

  “我们接到征集通知的名额是5至7人,在项目发起号召后却一呼百应”该项目支部书记李健表示。

  进场以来,项目部始终坚持推进“路地共建”,与地方结下了深厚情谊。在落实疫情防控和推进复工复产期间,项目部与地方抱团互助、共克时艰,积极协助地方社区、街道提供物资补给并开展志愿者活动,联手共建,共同推进复工复产。

  拥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誉的六朝古都南京,意在以“律动滨江、彩印金陵”为理念,通过扬子江大道改造工程,打造一条繁花似锦、彩韵动人的印象江景廊道。建成后,从扬子江隧道南接地点至河西大街与扬子江大道交叉口全程无红绿灯,一路畅通;对附近居民来说,有了多处过街通道前往滨江风光带,享受怡然之乐。

  丹心绘彩韵,铁血铸精品。中铁十四局的建设者们,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急难险阻任务面前冲锋陷阵,拼搏奉献。施工现场“捷报”频传,涵碧楼节点顺利翻交、北侧顶管井接收井相继封底、水西门隧道泵房顺利封底……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是铁道兵精神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接力传承,彰显了建设者务实尚干爱企争先的高尚情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丹心绘彩韵 铁血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