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光与热让世界看见
来源:光明日报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近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各界青年也拥有了更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风采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青年成长成才放在心里,多次鼓励青年志存高远、砥砺奋斗,“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8月12日是国际青年日,让我们带着总书记的关怀与期待,把目光投向那些在国际上发光发热的青年,看他们如何以青春之体魄、青春之品格、青春之力量,为中国发展积蓄新动能,并告诉世界一个青春而友善的中国。
“蓝色卫士”,在世界各地救助生命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12/20200812142421187150429.jpg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蓝天救援队队员对被洪水淹没过的街面进行消杀作业。新华社发 2012年,我在参加家乡甘肃岷县泥石流灾害救援时结识了蓝天救援队队员,他们的无私、无畏让我顿生敬意。随后,我加入了陕西蓝天救援队,并于第二年组建起甘肃蓝天救援队。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我接到参与国际救援的通知,急忙赶赴广州白云机场,并捎带64箱救援物资乘坐次日清晨的航班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灾区后的第四天,我参与了现场挖掘工作。楼塌、桥断、路裂……经过地毯式搜寻,我们在一处坍塌的楼层下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士,但是已无生命体征。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决定把他“救”出来。而此时,塌陷的空间特别狭小,只容得下一人钻进去,用冲击钻将钢筋混凝土打碎。而冲击钻造成的震动有可能带来二次塌陷,救援人员很可能陷于困境。谁上?救援队有规定:父母在70岁以上或孩子不满18岁的队员不能去冒这种风险。当时符合条件的只有我和另一位队员。我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我是党员,我上!我按照规范操作,小心翼翼地清除了压在那位遇难者身上的钢筋混凝土,和队友们把他抬了出来。
几年来,我参与国内外救援行动170余次,营救幸存者20人,救治伤者600余人。甘肃蓝天救援队也从一开始的4人发展为3800多人、15支救援队伍。我还发起建立了兰州大学生蓝天救援队,为兰州市大学开展了近300场防灾知识普及活动,有近78000人接受培训。他们走进社区宣讲,让更多人受益。大量的救援行动使我意识到灾害发生后人们有能力自救、互救,才能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想,能将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付诸每一次救援行动,就是对“青春之奋斗”最生动的注脚。
(讲述人:甘肃蓝天救援队队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於若飞)
匠心所至,辛苦终化为甘甜
2018年3月,我就要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毕业之时,收到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的通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有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赛事,而且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赛项。
全国选拔赛之前,训练时间很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恶补之前从未学过的电气和自动化知识,并走进多家企业,到水处理一线学习,晚上继续上网搜集资料、消化提升。
那段时间,我通常是深夜一两点躺下,早上7点起床开始新一天的训练。为期三周的全国选拔赛备赛期间,我瘦了7斤,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不久后,我在泵管阀组装时感受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距。由于右脚受伤影响操作,第一轮队内选拔赛我以第三名的成绩勉强晋级。为了赢得代表中国去俄罗斯参赛的入场券,我不断刻苦训练,终于在2019年4月正式成为国家队选手。
坚持总是伴随着辛苦,但内心的热忱会将所有辛苦化为甘甜。8月,比赛如期来临。水处理项目赛期4天,要完成VR仿真、机械操作、自动化控制、化学实验室工作、文档五大模块。比赛第一天,我就在机械操作模块中一个简单环节出现了系列失误。怎么办?调整心态,决不放弃。在后续比赛中,我稳步作战,慢慢追上其他选手,最终拿下了金牌,实现了江西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金牌“零突破”。看着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飘扬,自豪感油然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近些年,环保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水处理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科班出身、本领过硬的技术人才非常少。这块金牌时刻提醒着我: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将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