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0-8-12 19:11:18

探寻劳模创新工作室

忽闻单位工会专职老王谈到一件稀罕事,大大吃了一惊!他说刚刚与领导考察了江苏电力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猛听消息为之一怔,忙问:“什么概念?”

老王慢条斯理介绍起来,“简单地说,就是以单位里一些先进工作者或劳模的名义,组成个人工作室。”“比如说你是做新闻报道的,或者你对单位某方面技术业务有所悟,可以组织单位里若干有这方面爱好的职工,共同在这些方面作些课题研究,展现才华,实现价值,与企业共赢!”

忙里偷闲,赶紧上网查找“劳模创新工作室”资料。原来“七一”前夕,受国资委监事会15办党支部邀请,国网公司组织江苏南京供电公司于6月29日赴京参加了监事会15办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会上,南京供电公司就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基层供电企业科学发展上的工作实践,向监事会做了专题报告。监事会领导对南京供电公司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南京供电公司通过建立“五大机制”(劳模创新工作室机制、先进典型培育机制、“双培养、双激励”机制、劳模文化构建机制、岗位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五项作用”(在创先争优中的“发电机”作用、在优秀人才培育中的“孵化器”作用、在队伍建设中的“推进器”作用、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催化剂”作用、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加速器”作用),让劳模更有创造力、党员更有影响力、员工更有凝聚力,搭建了基层供电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

看罢,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能想出这样奇招的人真了不起!”这对任何国营垄断大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个天大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电力企业来说,由于其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为踏入电企就业,各路英才趋之若鹜,天南地北、硕士、博士“汹涌”而至,这种情景在10年前难以想象!与此同时,另一个困境却逐渐凸显,“单位里高职位毕竟有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坐冷板凳的人才大有人在!“人才”在排队现象中熬白了头。无怪乎有人戏称““哥做的不是工作,是寂寞”!大大领先社会平均人才结构水平的电企,理论上应该能创造更好的效益,但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电企创新创效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出路在哪里?凭直觉“劳模创新工作室”可以为大家开辟一片广阔天地。 感慨之余,若有所思,不免对“劳模创新工作室”议论一番。

反思一:“工作室”现象从形式上看,使得工人富裕劳力,从松散的个体劳动上升到团体劳动,并与企业价值相融合相接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是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补充和发展;从内容来看,它解放了工人智慧,使得无序工人智力,通过组织有效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职本位”壁垒,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健康协调发展。

反思二:“工作室”现象对于普通职工来说肯定是件大事,“推动力”无疑至关重要,从国企行政效率来看,只要我们决心做成此事,没有不成功的。

反思三:“工作室”现象对于“创新型”社会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这样的信息需要仔细加以甄别和传播,若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增强应对,可能是一种更先进的策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寻劳模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