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技术革新的机修工
在华能岳阳电厂长江卸煤码头,两台抓斗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将运抵码头的煤及时卸船输送至煤场。此前,抓斗的钢丝绳经常出现滑轮脱轨故障,很容易导致钢丝绳损坏,钢丝绳一周要更换一次。这不仅影响抓斗的工作效率,还增加了维修成本。针对这一情况,该厂燃料部机修一班班长张岳文蹲守现场,仔细观察和分析抓斗工作原理,寻找钢丝绳脱轨原因。一番分析和试验后,张岳文设计研发了一个钢丝绳防脱装置。
“一个抓斗有4根钢丝绳,每根钢丝绳长100多米,一根的价格超5000元。如果钢丝绳脱轨损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每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维护钢丝绳。”张岳文介绍,安装防脱装置后,钢丝绳脱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前钢丝绳脱轨频次一周两次左右,加装防脱装置后,半年多才有可能出现一次。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60万元左右”。
30多年来,张岳文坚守维修一线,潜心钻研技术,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作为公司燃料部机修班长,他带领班员负责4公里长的一期输煤设备维护工作,并积极参与维修和技改项目,为企业创造效益近千万元。一期C2输煤皮带机是该厂水路卸煤的主要设备。该皮带机于1991年投入使用,存在磨损和老化等现象。
2015年开始,该设备的液力耦合器陆续出现漏油、启动调速阀无法自动调速等故障,成为困扰燃料输煤系统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进口耦合器生产厂家既不提供设计图纸资料,也不提供技术支持,设备维修困难重重。”张岳文说,经过反复查找资料,咨询国内同行了解设备检修工艺和流程,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在国内无法完整修复设备,必须整体更换耦合器,费用需要100多万元。
面对这一难题,张岳文没有轻言放弃。他带领维修团队决心自主对C2皮带调速耦合器进行解体检修,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提出检修方案,并多次进行技术论证和试验。最终,张岳文带领团队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修复了液力耦合器。该设备运行至今,都没有出现过漏油现象。
这些年来,张岳文结合生产和维修实际,对进口碎煤机、滚轴筛、斗轮旋转大轴承、硬齿面减速机等设备进行国产化技术改造,对卸煤、输煤设备故障及时进行排查维修,确保了发电设备燃料供应,为用电安全保驾护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