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书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选编了4篇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系统回答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果
在《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举全社会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可以说,只要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没有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全面小康的承诺就难以兑现。因此,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推动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那些生活在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等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传统扶贫手段实现就地脱贫难度很大。从实践看,通过实施约96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换穷业”,可以让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迅速享受到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脱贫发展面临的障碍,切断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方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历史性跨越。
促进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为抓手,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携手走上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时指出,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贫困发生的根源性问题和有效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既是新时代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理论指导,也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开展反贫困工作、全球有效推进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借鉴。
为切实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指明了根本途径。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就无从讨论其他方面的人权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脱贫攻坚,通过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权益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还从长远角度保障和改善了其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发展权,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提供了示范标杆。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当今世界,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消除贫困、摆脱贫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300多万,7年减少9300多万,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树立了标杆,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广泛力量。消除贫困是让全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根源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部分群体没有充分、公平地享受到发展红利。推动减贫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就是要弥合南北鸿沟,缩小发展差距,通过消除贫困、提高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释放有效需求,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把中国梦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携手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今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集中力量啃下剩余脱贫任务这块“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2日 09 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