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将 发表于 2020-8-20 20:59:58

激励人才战贫藏西高原

      
核心提要
●采取合同聘用、兼(挂)职、聘请顾问、技术合作、兴办实业等引才方式,加大学术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引进力度。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累计新进各类人才3479名,提拔重用基层一线人才1400余人
本报阿里讯 (通讯员 次仁拉姆)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扭转“双低、三难”人才工作局面,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改善留才环境、加大育才力度,引导人才向高原边疆地区集聚,为全面决战脱贫攻坚建功立业。 
阿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属于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受恶劣环境影响,人才工作呈现出人才队伍层次低、人才资源效能低的“双低”特点,长期处于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的“三难”困境。
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通过进一步巩固常规渠道、优化引进政策、拓宽引进方式等多项措施,深入实施“人才提质增量工程”,一大批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聚到藏西高原,投身到建设边疆地区的伟大事业中。一是抓好公职岗位招录。坚持人岗相适和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流动的思路,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按需招录。同时积极落实自治区乡村专干计划,让更多的藏族儿女回归家乡、建设家乡。二是补充专业紧缺人才。针对急需紧缺专业,结合实际制定《阿里地区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将引进资助金提高到了本科生5万、硕士生10万、博士生15万,兑现5000元的安家补助,实行“拎包入住”政策,为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提供了优厚的政策待遇。同时重视援藏干部留藏、“双向”专招、西部计划志愿者留藏等工作,真正把具备服务阿里、奉献边疆精神的优秀人才引进到阿里。2016年以来,引进紧缺专业人才达到882名,其中分配到基层一线的引进人员共有724人,占总引进人数的82%。三是引进高精急缺人才。围绕“两个区域、三区两带”产业布局,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1+7”医院等级创建等重点任务,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医疗人才引进试行30—50万年薪制,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10万元科研经费、12万元安家补助,采取合同聘用、兼(挂)职、聘请顾问、技术合作、兴办实业等引才方式,加大学术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引进力度。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累计新进各类人才3479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到了95%以上;其中引进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53名、引进博士研究生2人,吹响了高海拔艰苦地区的人才集结号。截至2019年底,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609人,较2015年增长83.12%;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 119人,较2015年增长112.5%。  
阿里地区坚持人才以用为本,通过创新培训方式育人才、落实政治待遇纳人才、发挥专业优势用人才等方式,促使广大人才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大显身手、绽放异彩。创新方式育人才。整合各类管理培训平台,依托区地县三级党校和援藏省市培训阵地,邀请中央党校、西藏大学等20名专家学者来阿开展专题辅导讲座20场次;选派13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内地进行跟班学习;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2016年以来,开展蔬菜种植、苗木种植、牲畜养殖、机械维修等各类培训200场次,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9000余人次。做好优秀人才政治吸纳,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专家代表列席党的有关会议和人大、政府、政协有关会议。2016年以来,将96名优秀引进人才吸收为中共党员,推荐14名符合条件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落实《阿里地区地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首届阿里地区专家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了8大类28名地管专家,涉及教育、卫生、农牧、科技、环保、经济、文化等行业。注重基层用人才。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将基层一线作为用才重要阵地,大胆使用。2016年以来,提拔重用基层一线人才1400余人。每年选派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科技推广点、科技项目示范区、科技试验点等开展为期1月以上的服务工作,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激励人才战贫藏西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