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宣传事半功倍,关注这些方法
01 分解产品属性很多初创公司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属性,特别是在产品发布会上。为什么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相对于大品牌的劣势。
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
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更多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不会坑我,就买这个!”“这个原产地产的,品质肯定比其他地区好,就买这个!”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的劣势显现,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
应该把消费者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
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再一次,改变一切”“极致设计”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02 指出利益:对他有什么用
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
如果想写出好文案,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对方描述一个产品”,而是“告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比如提出使用扫地机器人,会让你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减少家务烦恼。
03 定位到使用场景
针对产品的特点,你应该更多地把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用户需要用我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如果我描述“这是一款智能无线路由器!”(产品类别),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如果我说“你可以在上班时用手机控制家里路由器自动下载文件”(使用情境),你可能就会心动。
定位从场景出发,就有可能得到认同,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
04 找到正确的对手
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不同的产品进行比较,因此宣传时,需要明确:我想让消费者拿我的产品跟什么对比?我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所以,先找到你产品真正的竞争对手。
05 形象化
抽象的宣传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如果你的广告语能够做到让人感觉“一幅画面出现眼前”,就更加具备了可传播的条件。如果文案没有画面感,则不光难以传播,还让人难以相信。
06 附着力,建立联系
对于全新的创新产品来说,这对于消费者其实陌生的,短时间不容易接受。就应该为文案建立“附着力”——将信息附在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上。
人的大脑记忆就像高坡上的一条条河流,新记忆就像一滴水,这滴水如果滴到土地上,就会立刻蒸发;如果能够滴到河流里,就能融为一体,到达大海。
同样,如果新知识无法同旧知识建立联系,人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和旧有的熟悉的东西建立了联系,人就容易记住它。比如提出这款新产品的触感像温润的玉石,就很快让人联想到凉爽光滑等特性。所以,你需要提高文案的“附着力”,让它和旧有的物品、方式和体验联系起来。
07 提供引导
文案的目的是为了促成购买或者合作,如果仅仅让人心动,但是没有付出最后的行动,那也是不成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显著的“引导”,让别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比如,提供联系电话或者淘宝店铺名等。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必要时在文案中明确告诉别人:现在你应该去哪下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