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0-8-21 21:34:42

贵州铜仁:后续扶持助新市民稳脱贫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从“扶贫车间”到“锦绣坊”,从“微工厂”到“微课堂”,从“积分超市”到“爱心驿站”,从“五分钟干部”到“暖心大姐”……走进贵州省铜仁市百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随处可见安居乐业的景象。
http://finance.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21/20200821174610614518766.png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产业园内,贵州景航服装有限公司员工在包装衬衣(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郑明鸿 摄  “十三五”以来,铜仁市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近30万人。在后续扶持工作中,除扶贫、移民、农业等部门外,该市还广泛发动工青妇等多方力量,共同破解就业、增收、融入等难题,携手助推“新市民”稳定脱贫。
  圆梦:一次搬迁实现“三大跨越”
  铜仁市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主战场。“十三五”以来,铜仁市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4个,搬迁群众29.36万人。
  根据当地实际,铜仁市将西部印江、思南、德江等发展基础较差的6个县约12.55万贫困群众,跨行政区域搬迁到条件相对好的碧江区、万山区等市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搬迁人数占全省跨区域搬迁规模的54.3%,居全省第一。
  搬出大山是第一步,后续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就业问题。铜仁市各地通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分类解决各年龄段劳动力就业问题,“乐业”局面逐渐形成。
  在碧江区裕国香菇产业园的香菇大棚内,采菇、运菇的工人有序忙碌着。“这是第二茬香菇,上一茬香菇卖了1万多元。”在自家大棚里,37岁的搬迁户黄乾芳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他老家在200公里之外的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几亩薄田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夫妻俩只好到广东、福建等地打工。前年搬迁到铜仁市区的安置点,一家5口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子。
  去年,他申请了2个大棚,现已基本掌握香菇种植技术。“离家近,还自由,公司保底回收无风险,算下来收入并不比到沿海打工差。”黄乾芳说,老家的旧房早拆除了,复垦后种上了空心李,“大棚里忙得很,根本没时间回老家”。
http://finance.workercn.cn/html/files/2020-08/21/20200821174610709730843.png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微工厂产业园。新华社记者 郑明鸿 摄  “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圆了‘山里人’的‘城里梦’。”碧江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代办中心副主任杨文宣说,像黄乾芳这样的移民实现了“三个跨越”:地理位置上,实现了跨行政区域搬迁的跨越;身份上,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职业上,从收入不稳定的“打工者”变为了固定的“产业工人”。
  今年以来,铜仁市通过“留雁行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出返乡人员就业难题。“我们产品面向非洲市场,订单影响不大,现在正准备扩大规模。”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向宇说,公司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复工复产后新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592人,约1/3是贫困户。
  此外,铜仁市还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85万元,扶持创业480余人,带动就业1200多人,开发“短、平、快”创业项目635个,带动就业9400余人。据铜仁市生态移民局统计,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1.89人,无零就业家庭。
  筑梦:社区“管家”为“新市民”分忧
  “工会核实情况后,和我一起去协调。对方很配合,承诺今年8月之前补齐拖欠了我半年多的工资。”铜仁市矮屯社区搬迁户凡黎说,社区工会的维权服务让她感受到了“新家”的温暖。去年12月,她从一家美容机构辞职,结果却被扣压了7000多元工资。多次讨要无果后,她向工会求助,没想到很快解决了。
  矮屯社区工会副主席黎璇介绍,社区安置了1.1万余名搬迁群众,安置点2018年11月成立了社区工会,开设“信访维权窗口”,设立“职工心灵驿站”,并安排专人定点办公,及时解决老百姓诉求。目前,工会有会员1900余人,已帮助困难群众协商解决纠纷16起,涉及226名搬迁群众,帮助追回工资87万余元。
  这是安置点社区“管家”们为搬迁户排忧解难的一个案例。从就业到维权,从就医到就学,一系列贴心服务让“新市民”加快融入城镇新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铜仁:后续扶持助新市民稳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