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网民每周健身超过3次!“运动打卡”将成为主流社交?
近日,某社交平台发布了《2020网民健身报告》。报告显示因为疫情,七成网民的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健身成新社交方式,而且 #超六成网民喜欢分享健身内容#来社交,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该社交平台数据显示近四成网民健身是为了社交。通过健身活动、社群社团、团体课程,以及健身这一共同话题,大家可以认识许多不同的朋友,改善个人的社交能力,也能增加个人的视野。
炎炎夏日正是减肥的大好时间,周围的小伙伴们纷纷加入“健身”行列,来看看现在火爆的健身数据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健身=花钱买安心?
从总量上看,国内健身俱乐部门店数已达46050家,规模和美国基本持平。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健身产业的渗透率还远远低于美国。据统计显示,全国城市中,北京、上海俱乐部数量旗鼓相当,均为1300-1400家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重庆健身产业发展势头旺盛,在过去一年内保持了较高增长率,而成都私教工作室数量达到1231家,仅次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可谓是发展繁荣。
中国人为了运动有多拼?上千元的滑雪、滑板装备,近1万的椭圆机、划船机买起来毫不手软。最近一年来,消费者在运动上的投入不断增长,仅天猫平台的年增速就接近40%。
对于健身花费调查数据显示,14.3%网民每月健身花费超千元,但是其中7%的网民几乎不运动,可谓是健最贵的身,偷最大的懒。
数据显示,从年龄来看95后最愿意为健身买单,但是几乎不运动的比例也最高。
95后网民中每月健身花费超2000元的比例为12.6%,几乎不运动的比例却高达22.1%;70后网民中每月健身花费超2000元的比例为5.2%,但是几乎不运动的比例却仅有6.0%。
天猫消费显示,二三四线地区和农村的银发族(“50后”人群)是运动消费增速最高的人群,年消费金额增长达到53.3%远高于90后。他们参与的运动项目也丰富多彩,除了广场舞以外,瑜伽、垂钓、跑步等运动项目中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在运动消费上,小城青年也在异军突起。数据显示,在天猫上运动消费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遵义、泉州、乌鲁木齐、金华、贵阳、昆明、北京、东营、张家口、包头,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据了4成。
健身只是为了减肥?
健身无论对身体状态还是精神状态都会有好的提升。61%网民每周健身超3次,仅有12%几乎不运动;14.3%网民每月健身花费超千元,其中7%几乎不运动。
后疫情时代,大众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感受,这也成为很多人开始健身的动力。
除了可以强身健体,健身在很多网民看来也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六成网民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健身内容,85%网民对运动健身的人更有好感。
根据该交友移动平台显示,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愉悦身心是很多网民健身的最主要原因,比例分别为59.2%和44.3%;减肥瘦身、增重增肌、社交、赶时髦也成为一些人健身的动力。
从性别来看,男性更希望通过健身强身健体,女性则更希望通过健身减肥瘦身。女性的运动参与度明显增强,她们为运动投入的意愿也在加强。在天猫上女性消费人数已经超越男性,年消费金额也逐年攀升,较上一年增长了38%。
从地域来看,最希望通过健身减肥瘦身的三个省市为宁夏、甘肃、青海,比例分别为57.1%、50.0%、50.0%。全国健身热情最高涨的三个省市为湖北、辽宁、黑龙江,每周健身超3次的网民比例分别为69.7%、69.3%、67.8%。
健身最不积极的前三名“最懒”省市则为贵州、江西、湖南,几乎不运动的网民比例居全国前十,分别为21.7%、18.9%、18.7%。
新新人类的健身社交
从学历和收入来看,学历高、收入高的“双高”人群通过健身进行社交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网民。硕士及以上学历网民中16.1%健身是为了社交,大专学历网民这一比例则为7.5%;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网民中12.4%健身是为了社交,而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网民这一比例仅为6.6%。
从行业来看,最喜欢以社交为目的进行健身的三大行业为IT互联网、金融业和文化传媒。从地域来看,上海、甘肃、广西这三个省市最喜欢通过健身进行社交,比例分别为16.7%、15.6%、14.0%。
根据交友移动平台数据显示,六成网民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运动健身相关的内容,比如运动心得、健康食谱、运动装备、健身打卡、秀身材等。
调查显示健身越频繁的人越喜欢晒健身。每周健身超3次的网民,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健身内容的比例为70.5%,而几乎不运动的网民这一比例仅为35.3%。
虽说健身是个人的事情,但通过社交分享,不自觉地就会相互较劲,有“攀比”就更有动力。
数据调查显示,除了最能让人产生健身动力的上称称体重,社交分享也会让四成网民健身更积极,有14%的网民将社交分享作为自己运动健身的仪式感之一。
健身不但可以改善人的体形,还可以改善心态。每天都坚持用运动锻炼身体,得到的不仅仅是毅力,还有对美好自己的追求。健身,可以点燃人类对生活的热爱。
“运动社交圈”以共同的运动爱好将人们的心灵拉近,让锻炼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收获一份真诚友谊、一份快乐心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运动健身,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正在形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