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资历”成“阻力”
时下,论资历、论辈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盛行,“资历”成了年轻干部成长的“阻力”,不少优秀年轻干部因为资履不多、阅历不够,错失了成长进步的“黄金期”。有些年轻干部即便得到组织的青睐,却也经常受到舆论和公众的质疑,一时争议甚嚣尘上。究其原因,还在于重资历轻能力,重资历轻实绩,以资历评判干部、选拔干部的“思维障碍”。资历,虽然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是否丰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年轻干部墩苗历练,沉心苦干,增长才干。但用干部又不能唯资历是从,要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需要,既看资历又不唯资历,更要从横向、纵向权衡比较,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突出好中选优,方能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资历不应是“阻力”,更应是“助力”,是“牵引力”。毋庸置疑,对年轻干部来讲,资历自然看起来不那么厚重,不那么有说服力。但如果一味地苛求资历、求全责备,而无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把资历看得高于德才标准,优秀的年轻干部怎能有机会脱颖而出,又怎能让“浅浅”的资历丰富厚重起来呢?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又有谁来接班?
因此,要突出使用导向,严格考核考察。对于那些政治坚定、历练扎实、表现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打破隐形台阶,突破思维障碍,跳出资历的框框看德才、看实绩、看潜力,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年轻干部成长,扬其之所长,容其之所短,旨在提高干部本人与岗位的匹配度,把资历当作识别干部的一种补充,做到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为年轻干部搭建更广阔、更高层、更重要的成长舞台,而不是处处设卡、时时放阻,让资历成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软肋、短板。
要突出精准“画像”,注重德才兼备。我们要知道,将优秀年轻干部的真才真学、实干实效、日常表现、关键时刻表现的“画像”全面鲜活地展现出来,远比生硬的资历、学历所呈现出来的干部特征更管用、更实用。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加快形成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的工作机制,帮促年轻干部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锻造自我,淬炼党性,画好画准“自画像”。(文/段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