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到“新疆劳模”的华丽转身------记新疆甘肃企业联合会(商会)副会长王永
在新疆有一个甘肃籍打工者,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走到新疆甘肃企业联合会(商会)副会长,而且还被评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劳动模范,阿克苏地区"优秀农民工"称号等荣誉。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他先后带领农民工兄弟近万人,为农民工挣到2000多万元的工资,现在他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成了打工一族的佼佼者和带头人。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新疆阿克苏盛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王永福。
记者见到王永福,是在2010年9月30日新疆召开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是甘肃来新疆打工的第一个被表彰的劳动模范。
"今年我是双喜临门,不但当上了劳动模范,更高兴的是,9月19日,新疆甘肃企业联合会(商会)在乌鲁木齐正式成立,我当选新疆甘肃企业联合会(商会)副会长"。 王永福自豪的说。
只要肯吃苦,谁都有出头的好日子
1997年,25岁的王永福从甘肃天水甘谷县随打工大军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华凌市场,当了一名装修工人。走街串巷,他和工友为无数城市居民装修过房子,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的辛勤汗水,也为他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别人介绍,他来到阿克苏市,并成立了阿克苏盛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由于平时工作认真,管理经验丰富,对待农民工和蔼,工资有保障,农民工有什么困难他都挺身帮助,每年有好几百名农民工都到他的项目部工作,大家把他的项目部当做了农民工自己的"家"。
2007年,阿克苏地区成立了农民工工会,大家选他当上了工会主席。2008年,由于表现突出,他又被阿克苏地区工会授予"优秀农民工"称号。
喜上加喜的是最近他又注册了阿克苏地区中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他的事业又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用"心"留人暖民心
从"农民工"到"商会会长",他为什么能成功?
和他一起的农民工说,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诚实守信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2003年春节后,王有生从甘肃老家到阿克苏来打工,经朋友介绍来到王永福的项目部。但是上班还不到一个月,王有生就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孩子生病住院,急需钱做手术。初来乍到,不认识人不说,即使认识也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他这样一个农民工,一时间,王有生不知该如何是好,蹲在地上抱头苦恼。
"你去找老板试试,他人很好,说不定可以帮帮你。"得知王有生的情况后,有工友给他出主意。自己刚来,活都没干几天就问老板借钱,王有生觉得不但老板不会答应,自己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但是他实在是没有别的法子。
无奈之下,王有生硬着头皮找到老板王永福,说出了自己想要借钱的尴尬。令他没想到的是,老板在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很爽快地借给了他3000元现金,并嘱咐他回去后安心把孩子的病治好,要是遇到困难,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联系。
"在外打工十几年,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老板,他都没问我以后还来不来他这里干活,就把钱借给了我。"王有生感激地说。
虽然王有生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但他还是懂知恩图报的道理。孩子的病好后,王有生迫不及待地返回项目部上班。当有人提出"年薪制"时,王有生立马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平常吃住不用愁,没有钱可以借,每月拿上工资害怕丢失,把钱寄回山区老家,家里人取钱又不方便,不如年终一次性支取,老板给我存着,比我自己存着还放心、踏实。"王有生说。
王永福的盛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成立于2004年3月,现有员工300多人,主要承担市政工程业务。
今年70岁的安根生在项目部任会计。2008年的一天,他生病住院,需要动手术。王永福得知情况后,分两次为安根生送去了5000元钱的治疗费。安根生握着王永福的手激动地说:"我刚到项目部上班,还不足以领到2000元工资,我的年纪这么大了,难道你不担心我动手术时出现意外吗?"王永福笑着说:"治好你的病比任何事都重要,你先安心治病要紧,其他事情不用考虑。"
现在,安根生在项目部也是实行"年薪制"的其中一员,他说:"我年纪大了,年终与同乡一次性拿钱回家,既安全又高兴。我深知我们项目部缺钱,但是我更相信老板不会差我们农民工的工资。"
据统计,在该项目部,像王有生、安根生这样实行"年薪制"的员工就有50多人。
"农民工辛辛苦苦挣下的血汗钱,我会一分不少地给他们,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承诺,我会一直履行的,同时也非常感谢工友们对我的信任。"王永福说。
"年薪制"无后顾之忧
之所以没有人怀疑王永福会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因为从2004年到2009年,王永福先后带领农民工兄弟近万人,发放农民工工资2000多万元,每一个在他手下干过活的人都按时拿到了工钱。
其实,王永福的工人之所以愿意实行"年薪制",是因为王永福让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项目部对每一位员工管吃管住,平时出现常见病,都可以到指定的诊所看病,只需签名即可,费用由项目部全部支付。员工有事、生病急需借钱,王永福历来是毫不犹豫。
有几次,王永福发现几个小伙子借钱频繁,经常深夜不归。在征求他们父母亲同意的情况下,王永福对他们作出不超过600元的借钱规定,并定期将他们的工资汇到老家,得到他们父母亲的称赞。
2005年,王永福的项目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业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当年3月底,从内地来了40名农民工,他们是专门投靠王永福来的。当时项目部联系了一项工程,需要到6月18日才能开工,为了稳定员工的情绪,王永福安排专人将他们送到火车站、柯柯牙扫马路、义务植树,由项目部出钱,给每名员工按照每天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费,让他们深受感动。
为了使更多的农民工有归宿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007年,在阿克苏地、市工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王永福在项目部成立了阿克苏地区首家农民工工会,自治区总工会领导亲临现场剪彩。农民工工会设立工会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监察委员会等相关职能机构,现拥有会员200多人。自工会成立以来,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就是一名来自甘肃地道的农民工,我深深的感受过农民工赚钱的艰辛,我没有理由不诚心对待他们,他们就是我的兄弟。"王永福的这句话也许正是他能够留住人的最佳答案。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王永福用心对待每一名农民工,每名农民工都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为项目部的发展献计献策,每当棉花采摘季节其他用人工地都出现用工荒时,王永福的项目部农民工队伍仍然稳定,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大家只所以不愿离开,不是王永福给了丰厚的工资,而大家看重的是王永福对自己的那份关心和珍惜。
2008年,王永福被阿克苏地区工会授予"优秀农民工"称号。面对这一荣誉,王永福说:"这一荣誉是所有农民工兄弟给我的,与他们对我的信任分不开,今后我应该带领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努力工作,为阿克苏地区的市政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扶贫济困不图报
"王老板,都说你是好人,求求你救救我丈夫吧,"2008年10月的一天傍晚,王永福正在家看电视,突然从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王永福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起身开门。家门外站着一位维吾尔族妇女,一脸焦虑,见到王永福后,妇女马上上前紧紧的握着王永福的双手,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救命的话。
王永福马上将这位妇女请到家里,等她情绪稍微稳定后才得知,她是来向王永福求助。原来,她的丈夫马木提以前在王永福的工地干过活。但是,前不久马木提被查出得了重病,急需住院动手术,可是家里没有钱缴纳住院费等相关费用。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等死,他不让我来找你,怕给你添麻烦。"马木提的妻子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找王永福,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救丈夫一条命。
王永福了解了详细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和马木提的妻子一同前往地区第三人民医院缴纳住院费用3000多元,使马木提顺利做了手术。并嘱咐他们,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经过这次救命之恩后,王永福和马木提家的关系也密切了,他们两家相互串门,相互照应,成了关系很不错的"亲戚"。
"王永福是我的老板,是我的好兄弟,也是我的救命恩人。"马木提逢人就夸。
2007年的一天,王永福带领工人在修建阿克苏市交通路,这时,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在工地上嚷嚷着要找老板。见到王永福后,老大爷说自己想留在工地打工。当得知老人今年已经68岁却还要打工维持生计时,王永福有些于心不忍,他不愿意看到老人失望离开的背影,但是要是留下老人,他年事已高,吃不消体力活。一时间,王永福不知该如何是好,左右为难。
于是,王永福放下手头的工作,和老人坐在路边聊起了天。当得知老人是江苏人,第一次来到阿克苏找亲戚,怎料亲戚没有找到,却不小心丢了钱包,为了能够早日回家,老人想到工地挣钱凑够回家的路费。看着老人恳求的目光,王永福一阵心酸。当时,王永福的工地已经超员,而且老人又不懂建筑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安排工地工作。望着老人无奈的眼神,王永福毫不犹豫地给他1000元路费,让老人赶快买车票回家。接过路费,老人感激不尽,一定要王永福留下住址和联系电话,言明回到老家后给予回报。
在很多人眼里,把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还是1000元,不是傻子八成也是呆子,但是不傻也不呆的王永福就这么做了。"你怎么连陌生人也资助?万一他提供的情况是假的呢?"很多人对王永福的做法很不理解。而王永福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他认为有人遇到了困难,就有责任帮助别人。即使是个骗子,也就当自己给老人尽了一次赡养义务,但是如果是真的,自己没有帮助的话,他一辈子都会后悔的。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王永福从在媒体上得到后,连续几天坐立不安,因为他当时的资金非常紧张,他很苦恼自己不能为灾区同胞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的资金都投在工程里,这2000元钱请麻烦转交给灾区的同胞。"当他拿着2000元到地区民政部门捐款时,为自己只捐那点钱而非常不好意思。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王永福就拿着5000元到地区相关部门,恳请他们转交给灾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我本来就留下了遗憾,因为我两次不能像社会各界人士一样亲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抢险,为灾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生命撑起一片晴空。但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平时在城市,几千元一下就花完了,但是对于灾区来说,或许能起一定的作用,只要做了有益的事情,我无怨无悔。"王永福说。
"其实王永福无论是捐款还是资助,历来是有求必应。只要认识他的人在遇到困难时给他打个电话,他就把钱借给别人。在我们员工的印象中,他至少已经捐款或资助别人几十万元了,这个数据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该项目部天然气入户安装项目负责人巩三强介绍说。
"工人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作为农民工兄弟的"当家人",王永福深知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对于项目部的重要性。这些年,在他的倡导下,他的项目部建立健全了安全保证体系,先后制定了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20多项班组管理制度。对项目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重点灌输搞好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使所有管理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具备安全的作业环境是做好一切市政工程的前提和保障。
王永福常说,安全生产是项目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不能拿几百个农民工兄弟的生命开玩笑,安全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中,他要求项目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遵循减少形式化工作、增加实质性原则,坚持安全管理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的做法,杜绝违章指挥,杜绝违章作业,不允许只做表面文章,而是要求脚踏实地、切实解决问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和消除,有效保证了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
"只要工地有工友在,老板绝不会离开工地,他对每一个事关安全生产的细节都不会轻易放过,他总是最早来最晚离开的,经常在工地一呆就是十五六个小时。"阿克苏盛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一位员工介绍说。
"工程质量是项目部的生命线,是项目部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王永福经常对员工说的一句话。
时隔多年,但是只要提起2004年的一次施工项目实践,项目部每个人依旧记忆犹新。那一年,项目部承担了阿克苏市解放南路道路工程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混凝土路面出现大面积裂缝,中层管理人员向王永福汇报了这一情况。王永福根据施工规范,判定该地段路面工程不合格,下令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拆除,重新施工,面积达800平方米,给项目部造成损失达6万多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只要工程不过关,你们必须当天返工。"私底下和善、可亲的老大哥王永福,对待工作总是严格要求,从不含糊。
为使工程质量真正落到实处,王永福每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动向新疆建科院阿克苏分公司申请要求监理,按照规范严格监督,对不合格工程马上停工整改,得到该公司的充分肯定。正是因为确保了工程质量,使项目部的信誉度步步提升,业务量也迅速扩大,所揽的工程接踵而至。从2004年到2009年,王永福带领农民工兄弟为阿克苏修建道路9条,建加气站4座,搅拌站一座,天然气进户安装15000户,承接天然气中压管道30多公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市政工程的重要条件。王永福将提升员工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下大力气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2004年以来,他每年派出5-10名员工到地区、自治区建设部门参加短期培训,目前有50多人获得质检员、安全员等资格证书,2人获得助理工程师资格,3人获得高级焊工资格。王永福本人也忙里偷闲为自己充电,先后通过培训,获得项目经理资格,并取得新疆建工学院成人本科文凭。
同时,令王永福感到欣慰的是,在他的指导下,有20多名大学生在项目部实习后,目前已经成为相关建设工地的项目经理,有20多名员工通过勤学苦炼,掌握了熟练的市政工程技术,目前能单独创业,已经成为相关建设工地的小包工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李明说,从"农民工"到"商会会长",王永福给农民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王永福为什么能成功,最主要的是他把农民工当亲人一样看待,不管谁遇到了难处,他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在他眼里,农民工兄弟就是自己的亲人。工人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