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保持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张洋笔者到东北采访,遇到一位老支书。他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工作一直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但近年来明显觉得力不从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厕所革命”……每项新任务,他都要花很大精力钻研,才勉勉强强说出所以然,至于如何实施更多则要依靠年轻人出主意、想办法。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老支书没明说,但话里话外就是四个字:“本领恐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本领跟不上,难免会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局,导致工作成效距离预期目标有差距。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如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干部要担当,会不会、能不能担当是关键。实际工作中,不少干部不敢担当作为,有不少是不会或不能担当的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看不懂形势、理不清思路、把不准方向,自然就迷茫焦虑不知所措,如何敢担当?要么硬着头皮上,要么赶鸭子上架,面对新工作一筹莫展,很难有起色;还有的是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看似担当了,实则乱作为,造成工作失误,甚至激化矛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决策水平、管理成效。能力建设是推进干部担当作为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把能力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善学善谋、善作善成。有的干部认为自己工作年头长、经验丰富,能力问题不是问题。实际上,经验与能力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前,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和进取心,加强学习,努力拼搏,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坚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
宽肩膀才能扛起硬担子。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干部努力提升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严格标准、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一系列举措,努力让有能力敢担当的人脱颖而出,激励更多的人担当作为。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积极查找不足,努力增长才干,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节拍,展现更大的作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