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0-9-3 15:00:16

多一些像“傻牦牛”一样的援藏干部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魏薇
初上高原,头痛欲裂。采访时经常看到路边一动不动埋头吃草的牦牛,记者跟身边的北京援藏干部“冒”出来一句:“感觉这些牦牛有点傻傻的。”没想到,却触动了他们的一番真情。

北京援藏干部说,藏族有句谚语: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约3000年前藏族驯养了牦牛,同时又被牦牛养育,他们吃牦牛肉、喝牦牛奶、穿牦牛皮衣服、住牦牛毛帐篷、烧牦牛粪做饭取暖……从生存角度和文化意义上,很少有某一种动物与某一个民族的命运像牦牛与藏民族这样紧密相关。因此,为了真正做到治藏稳藏兴藏,北京的援藏干部愿意像“傻牦牛”一样尽其所有,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携手奋斗。

“像‘傻牦牛’一样尽其所有,和高原人民相伴相随”,这是北京援藏干部最美的“告白”,也是对“老西藏精神”的生动阐释。“西藏牦牛博物馆”,在这座北京援建的全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里,能够深切体会到“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的“牦牛精神”,这也与“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从1995年北京开始对口援藏工作以来,已有980余名援藏干部来到拉萨,累计投入资金53.4亿元,建成554个项目。如今,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已在西藏工作了一年余时间,他们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把首都优势、首善标准带到了这里;他们成立了12个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旗牢牢插在了雪域高原。

“俯首甘为孺子牛”,北京援藏干部为高原人民的切实需求和长远发展考虑,助力激发拉萨的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按照中央“对口支援”的原则,1995年起,北京市对口援助拉萨“两区两县,2018年9月底,“两区两县”全部脱贫摘帽,拉萨市成为全国首批整体脱贫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地级市。不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北京援藏干部在系统梳理25年援藏经验的基础上调整了理念思路,着重找出发展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成事,在高质量援助拉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抓好闭环工程、组团工程、种子工程、携手工程和振兴工程等北京援藏“五大工程”。如今,纳木错圣水厂、乳制品加工厂、德吉藏家易地搬迁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虽说自称是“傻牦牛”,北京援藏干部身上体现出的是忠诚。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所有援藏干部与三百余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一些像“傻牦牛”一样的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