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0-9-9 14:29:28

层层批示不等于层层落实

人民日报政文张烁

某地一件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惊动了上级,领导层层批下来,下面又把情况层层报上去,如此往复几次,本不复杂的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层层压实责任,是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方法。上级通过批示作布置、提要求,下级通过请示报告情况、获得指导,这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常态流程,对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存在以批示代替落实的问题,有的干部一批了之,下级接到又层层转手,结果没了下文,等到有关方面追问起来,又请示、又批示,导致要解决的问题都困到了“电梯”里,上上下下空转。这样的现象,降低了工作效率,损害了群众利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核心是一个“实”字。如果不在“压实”上下功夫,却在“层层”上做文章,层层压实就变成了层层推责。

最典型的是签责任状,一位在乡镇工作了十几年的党委书记曾透露,一年半时间里,他从上面认领了42份责任书。最离谱的是有的村还签了一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书,一位村支书不解且无奈:“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没有执法权,咋去管理呢?”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斗智斗勇”,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看上去上下都忙活、层层不清闲,实则是没效率。

上面来了任务转手“甩”下去,至于怎么落实,既不具体指导也不后续跟踪,等到了季节有“桃子”摘“桃子”,而一旦有了问题,当初的“责任状”就成了“挡箭牌”,基层干事者成了问责的“马前卒”。

下面也有“对策”,请示汇报是“武器”。请示汇报本是上下信息通畅的重要机制,必不可少。但无论大事小情,一味请示汇报,就是推卸责任、做表面功夫了。一位基层干部曾私下坦言,多多请示汇报可以“双保险”:不仅能充分表达对上级的尊重,博得好感,而且一旦哪天出了纰漏,“按指示办”就成了最好的“护身符”。

如此,一些怪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比如个别地方遇到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却迟迟不发声,就因为不愿意承担“说错话”的风险而“层层请示汇报”,贻误了舆论引导的“黄金时间”。

防止责任和问题“坐电梯”,实现层层讲担当,必须标本兼治。要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最大限度地厘清不同层级、行业、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切实做到权责一致,防止“责任甩锅”;更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真正“过关”,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从心灵深处找回“想担当、愿担当”的初心。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当前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担当之心、担当之识、担当之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到实践中践行责任,到群众中寻找办法,唯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召唤,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层层批示不等于层层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