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国 发表于 2020-9-14 19:19:46

探寻丹河源头

探寻丹河源头

   发鸠山系的仙翁岭下有两条深沟,北沟毓草芳河(古称圣水),南沟育靖居河(古称绝水)。
草芳河自古以其长度、流量,为丹河诸支流之最,其源头地处高平市的最西北端,且流向与丹河相同,故被古今人们认定为丹河源头。靖居河居于其次,被认定为辅源头。
   近年来,因采矿等因素, 草芳河自源头至掘山村河段连年干涸,牙沟水库与丹河的第一支流——赵庄河也干涸了,文人雅士顿时失去了访幽探源垂钓泳水的愿想,沿河岸数个村庄的村姑们失去了自由洗浣的天堂,山村与田野也失去了滋养,只剩下一道干涸的河床和石坝两行。
    还好,丹河的辅源头——靖居河,还有涓涓细流,四季不断。在 草芳河、赵庄河断流的境况下,靖居河暂做丹河源头,接待着四方游客。
   刚入秋,早有几个文友相约要探访丹河源。他们开汽车从省道(原太洛公路)一路北行到了寺庄超速超载检查站。作为东道主靖居村人,我早已等候在村口的一座壮美的刻着阳文大字【靖居村】的牌坊下等待。我们汇合了,几声寒暄过后,上车,自牌坊下向西直拐,从靖居村穿村而过,一路西向,便进入伞盖乡道(现在为连通沁水县与长子县的旅游公路),奔驰在伞盖河谷中。伞盖河谷呈西北东南向,在三年前改名叫“同心谷”。 同心谷两边是松柏翠绿的高山,中间低洼处是水声淙淙的靖居河,伞盖乡道基本和靖居河平行紧挨着。几个文友的脸颊紧贴车窗,陶醉于一路由绿水青山勾勒出的美景之中,赞美之词不绝于口。
   过了碾河村,西行两里许,道路突然北拐,上陡坡,再西拐,形象一个苍龙大转身。小河自源头东出,在这儿也来个白龙大转身,南向直流而东折,这就是靖居河第一景——白龙瀑。白龙瀑落差大概有十米,长度有二十米,名曰瀑,平时也没瀑,不过是水流落差大了点儿,有几道水帘罢了,但遇上下大雨,河满水急,到这儿便一泄而下,就形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只是,游人很少在雨天出行,想看白龙瀑,那是百遇而不及的。
      过了白龙瀑西行里许,进入一个小山村,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崔建国的故乡——山底自然村。我们这一代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人对这个小山村有一种敬畏心,来到这里就要去瞻仰一下崔建国故居,看一下那些牌篇,然后返下来,从村南的一条乡村土路再往西走,一路上有观音瀑,同心湖等景点。小河两边有几处甘甜的清如明镜似的泉水,汇聚在人工修建的水池里,以供下游村庄生活用水。同心湖西去里许,就是同心谷的终点——同心瀑。
      同心瀑是一条天然瀑布,正西有一道三米多高的垂直的石壁,清澈的泉流从石壁飞泄而下,玉帘似的散落在一池浅潭中,溅起片片玉珠。浅潭南面还有一条汩汩清泉,与西面瀑布源流和东面的小河形成三叉水流。哗啦啦的瀑布,叮咚作响的泉流,在这静谧的山谷中奏响一支美妙的高山流水曲,清洗着胸中的世俗纷扰与凡尘铅华,什么人间烦扰尔虞我诈直随清流而化作东逝水,只剩下原始天真与这自然的山水融成的一份清静,享蓝天、白云、山色、沟深的那份清幽,还岁月以宁远,达天人合一之境界,醉入其中而忘我,从心所欲,无不如意,不亦乐乎?
      说 同心瀑是丹河源头恨不正确, 同心瀑只是丹河源头的一处最美的景点,其上还有一条两千米长的泉流,只不过正面是断壁,无路可走。顺着游人的指点,我们沿着南面的山路上了一道山脊,再折向北,不远处就是小河,它就是同心瀑布的源头,也是丹河的源头。小河流经一片平坦开阔的山谷,比下面的河谷高出四米一个台阶,形成一个小断层。小河像天河一般静静地东流,至石壁处突然降落到人间,杳无踪影,眼尽头只有一团团白云,一片蓝天,寂静得如同西游记里的南天门,如果在这里建一间居室,置一锅一晚一床,那才是神仙修行的绝佳场所呢。
   山脚处,有一座简易小桥,为举棒村的山间土路,两旁肥沃的土地里长着茂密的庄稼。在交通不便的从前,即使有粮食也发愁扛不出去,人们隐藏在这一道道深谷中,别人是很难发现的。遇到战乱,从密林中的小路西可翻山进入沁水县,北可跑到长子县,只要有武器,依仗这得天独厚的地势,可攻可守、可藏可走。八年抗战时期,八路军长驻这儿,多次给以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举棒村,由此也成了高平县著名的革命老区,吸引着有识之士来这里投资、旅游、观光。
      逆河西上,便看见了峰峦叠嶂、松林森森的发鸠山岭。小河经过一道石坡,渐渐地隐入草丛与密林中,这里就是靖居河的最远最高的源头,也就是丹河源头了。
日已西沉,天色渐晚,拍了些相片,我们折道而返。归途中,恰巧碰见一干公职人员与数名村民在河边检修水管,一边还指指点点地重新规划与改造水路。带队的是
寺庄镇副镇长崔向勇和伞盖村支书郭丽嫣、主任韩盛刚。

遇着老朋友,自有几分寒暄。崔向勇说,水管是伞盖村饮用水的主管道。很难想象,伞盖村在十几年前于此地开沟挖壕,埋设了二十里长的塑料管道引水以供村民饮用,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只因近期大雨冲断水管,·更有泥沙堵塞,致使村里断水,他们正在这里忙着维修疏通。崔向勇还说,近年的矿山开采使得当地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同心谷内数个村庄用水困难。从长远打算,如果把同心谷上游的丹源水接下去,还可以足供下游几个村庄的生活用水,那才是既利于环保又利于健康的大好事呢。此议深得人心,是啊,取丹河之水润泽丹河两岸之民,不正是民之所望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丹河源头,将担负起其新的历史使命。
王进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寻丹河源头